教学主题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教材分析明清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日益走向衰落。本课通过介绍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逐步加强,并与同一时代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史实相比较,从政治制度层面上揭示了中国社会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明初设三司、废丞相史实的学习,理解这些措施使我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通过学习明朝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培养区分内阁制与宰相制的能力;通过对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雍正几朝政治制度的学习,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发展到了极端,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2.情感、态度、价值观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利用PPT课件是目前绝大多数老师常用的手段,利用ppt课件可以展示整个教学流程环节和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补充各种图片和文字资料,也可以利用视频、声音资料,拓展学生思维和知识.1.本课时主要运用问卷星、格式工厂制作微视频、PPT、视频电子相册等技术手段辅助教学。2、运用问卷星进行课前调查,让同学展示一下,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宰相刘罗锅>主题曲认真听激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背景:简介明朝建立的概况,让学生对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背景有所了解。我认为本节教学可从最基本的三方面入手: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学生在预习课文的1、是什么——明清两朝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明朝:(1)废除宰相制度——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首先要明白明太祖为什么要废宰相。可以针对此问题请学生结合教材知识思考得出结论——原因: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②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有人认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请学生讨论、探究这一问题。参考答案:首先,明朝因为改革地方政治制度而加大了丞相的权力,(教材小字部分有所介绍)导致皇权与相权矛盾进一步激化。其次,胡惟庸擅权专恣成为明太祖加强皇权、废除丞相的借口。胡惟庸被杀是加强皇权的必然结果。最后,宰相制度的废除,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设问:宰相制度的废除带来了怎样的结果?结果:①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内阁”应运而生(2)内阁“的出现:A: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内阁创立、发展过程: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基础上探究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全盛B:内阁与宰相制的比较:提供两段材料:①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神宗实录》卷②“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明神宗实录》学生讨论或者展开辩论:内阁就是变相的宰相制度吗?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参考表格: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清朝: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清初(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皇权受限康熙——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南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