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培育工作调研报告xx年12月,镇被确定为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这对乃至而言,都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用好小城市培育试点政策,加快中心镇发展,对于提升镇城市化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区政协会同区级有关部门和政协基层工委组成课题调研组,客观分析现状,对照小城市培育目标要求梳理出镇小城市培育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拉大城市框架,拔高发展标杆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为。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形成布局合理的居住、工业、商贸、生态等功能分区;建成区户籍人口6万人以上或常住人口10万人以上;形成比较完备的水、电、路、气、环保等基础设施网络。xx年,镇建成区面积为6.1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为5万人。因此,我们认为,拉大城市框架,加速人口集聚,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是小城市培育工作的重中之重。1.明确定位。结合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区位优势,明确镇小城市培育的功能定位为:都市经济圈工贸卫星城市,环湾的现代物流基地,东南部的宜居新城。山水资源丰富,既能接受大都市和主XX县区的双重辐射,同时又面临着新城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更有组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累的良好基础,根据镇小城市试点(xx-xx年)三整理文章由年行动计划的规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10万人以上,将打造成城市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集聚和扩散效应较强的现代新型城市,努力使小城市培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整理文章:2.修编规划。立足培育一流小城市的标准,结合自身区位优势、经济基础、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等要素,科学编制镇小城市培育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XX县区3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旧城1.5平方公里修建性规划,以及污水排放、村庄布点等专项性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有序推进区块开发。同时,制定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各第1页共8页项规划落到实处。建议区政府在修编土地利用规划时,充分考虑小城市培育的需要,加大农保调整力度,适当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确保小城市建设的需要。3.完善路网。通过近三年的努力,目前镇域范围内八横四纵、东西连接、南北呼应、环线互通的路网格局已经形成,但外围道路配套和XX县区道路改造升级仍有待加强。因此,要进一步加强XX县区道路、工业区配套道路建设和XX县区道路升级改造,构建畅通、便捷、安全的城市道路网络。同时,建议区政府尽快启动建设四路和青六线段、东灵路接靖江连接线工程等道路建设,并积极争取城市轨道交通5号线延伸至,促进与和主XX县区的交通一体化。另外,尽快启动与机场南门连接线工程规划建设,进一步增强镇与航空港的联系。4.大力推进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按照城镇建设重心北移战略,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好3平方公里XX县区核心区块,加快规划建设集商务会展、行政服务、文化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促进人气的集聚和城市面貌的提升。当前,特别是要加快行政中心、文体中心及创业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以行政中心的建设带动核心区块的开发。5.实施旧城有机更新。坚持城镇有机更新理念,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强旧城街道综合改建,对人民路、航坞路等主要道路实施上改下、路面白改黑、沿线建筑立面改造;加大旧XX县区河道的综合整治力度,做到河清、岸绿、景美;加强对老小区、失管房、背街小巷的整治和管理,对部分闲置资产通过改建停车场、休闲公园、城市小品等方式进行综合改造;加强对行车停车、农贸市场、环卫保洁、广告设置等长效管理,不断改善视觉空间环境,把旧城改造为动静相宜、功能完备的品质化居住区。二、培育新兴产业,促进转型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100亿元以上,年财政总收入1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以上,农第2页共8页村居民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xx年,镇国内生产总值56亿元,国、地税财政总收入6.5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4:76:20,城镇居民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