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寄情山水,便可得山水之妙;羁旅途中,则产生漂泊之感;国破家亡,道不尽人间痛苦;亲友分别,怎能忍受难舍之情?每一篇诗词,都在倾诉着历史的变迁,走近它们,感受到的是一份厚重。1.作家作品《积雨辋川庄作》亦官亦隐王摩诘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受禅宗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鸟鸣涧》《使至塞上》,作品收入《王右丞集》。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王维于天宝年间先后在终南山和辋川隐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积雨辋川庄作》是在此隐居时所作。《旅夜书怀》旅夜途中抒漂泊之情“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突然去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漂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到渝州、忠州的途中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0多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新城道中》(其一)诗词泰斗苏东坡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文有《苏东坡全集》,词有《东坡乐府》。饱览春光后的轻松之作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春,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阳新登)。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满心喜欢,写下了这首诗,抒写自己途中的见闻和愉快的心情。《扬州慢》终生耿介清高的布衣文士姜夔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布衣。转徙江湖,一生清贫自守,耿介清高。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对词的造诣尤深,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其词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尔流露出对时事的感慨。艺术上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代表作有《暗香》《疏影》《扬州慢》等。抒发黍离之悲的千古佳作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姜夔自汉阳出游,途经金人两次蹂躏、惨遭兵踏的扬州,看到昔日繁华的商业都城,已是“市尘尽荠麦,号角吹宵寒”,显得空荡凄凉,眼前的景象和爱国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感情,于是便写下这千古佳作。《长相思》清初第一词手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纳兰明珠。二十二岁进士中第后被康熙留在身边担任侍卫,三十岁时患急病去世。他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感情真挚浓烈,景象逼真传神,却又流露淡淡忧伤,被称为“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寂寞途中写“相思”《长相思》是作者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随康熙出巡山海关外,途中所作。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作者而言,眼前的荒凉和寂寞,使他不禁思念起亲人朋友,于是作者有感而发,作了这首《长相思》。2.文化常识新城道中(其一)【铜钲】古代一种铜制的乐器,又名丁宁,形状像钟,打击发声。例如: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扬州慢【《黍离》】《诗经·王风》中的篇名,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例如: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即淮东。宋时在淮河下游的地区设淮南东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著名城市。例如: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积雨辋川庄作1.字音识记①蒸藜(lí)②炊黍(shǔ)③饷(xiǎnɡ)④东菑(zī)⑤啭(zhuàn)⑥黄鹂(lí)⑦朝槿(jǐn)2.词语解释(1)蒸藜炊黍饷东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2)蒸藜炊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