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课题无题李商隐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重点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难点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教法点拨、交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四.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7.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三.赏析讨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娥》)8.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二.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1.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2.牛李党争与李商隐: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2.概括颔联的内容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教学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爱情忠贞。3.“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过程(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令狐绹后官居高位,李商隐的仕途短暂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缅邈的爱情诗。由于李商隐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