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频数与频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收集与处理数据;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根据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2.能力目标: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数据处理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教学难点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的绘制过程教学方法引导探讨法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自然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然后收集有关数据,再进行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进而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最后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1)开展调查.这是小丽统计的最近一个星期李大爷平均每天能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如图5.3(1)(2)绘制一张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5.3(2)(3)设计进货方案A、B两种雪糕卖出的较多,可以多进些,D种雪糕卖出的少,可以少进些.A占总数的25%,B占总数的35%,C占总数的13%,D占总数的8%,E占总数的19%.当然确定进货的总数,还应考虑当天气温情况,天气凉,气温低时少进货.天气热,气温高时多进货,即进雪糕总数应考虑当天气温变化.不能每天都进518支雪糕.因此,我们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多动脑、多思考,不能生搬硬套,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方案.3.变式训练,巩固提高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cm).如图5.3(3):填写下表,如图5.3(4),并将上述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小亮的做法是先分组,再得到相应各组的学生人数,如图5.3(5):根据上表绘制统计图,如图5.3(6):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将数据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更好地刻画数据的总体规律,我们还可以在得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上取点、连线,得到如下的频数分布折线图.如图5.3(7):比较一下各种统计图各自的优缺点.图5.3(3)是没有经过整理的数据.数据多,而且数量表示上不简单、不直观.各个数据所占人数多少也没有直接给出,还需要计算.图5.3(4),优点:数量表示上确切.即准确表示出各个数据所占的人数.缺点:不能直观反映数据的总体规律.数据也较多.图5.3(6)、图5.3(7)能直观形象地将数据表示出来,而且能刻画出数据的总体规律.中间人数较集中,两边较少.4.发散思维,解决问题储蓄所太多必将增加银行支出,太少又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此,银行在某储蓄所抽样调查了50名顾客,他们的等待时间(进入银行到接受受理的时间间隔,单位min)如图5.3(8):(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2)这50名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是多少?根据这个数据,你认为应该给银行提什么建议?分析:(1)①先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上面的数据中,最大值为42,最小值为0.∴42-0=42.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决定分点列表④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5.3(9),学生完成下图.(2)50名顾客平均等待时间(n=50).5.总结串联,纳入系统(1)会整理所收集的数据.(2)将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①表格形式.②频数分布直方图③频数分布折线图.(3)会比较各种统计图、表的优缺点.(4)根据统计图表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5)分组时应注意的问题分组的组数不仅与数据的多少有关,还与数据的取值情况有关.先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再确定组距与组数.当数据较多,且波动较大时,为了便于整理数据,我们可将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这虽然费事,但找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进行频数累计却变得非常简单了.教学检测一、请你选一选1.甲、乙、丙、丁四支足球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进球数分别为:9,9,x,7.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A.10B.9C.8D.72.要了解全市八年级学生身高在某一范围内的学生所占比例的大小,需知道相应样本的()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频率分布3.已知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