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三角函数复习主备人备课时间第一周第1课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三角函数复习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探索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2、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3、掌握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求三角函数值对应的角度(锐角)。过程方法通过自学,自测,讨论,展示,达标5个重要环节来达到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意识,通过自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展示来展示学生的个性,通过达标提高学生的成功感!教学重点1、探索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2、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教学难点3、掌握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及求三角函数值对应的角度(锐角)。教学过程知识总结:1、在Rt△ABC中,∠C=90°。∠A的正弦:∠A的余弦:cosA=_________,∠A的正切:tanA=________。2、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3,取值范围:_______<sinA<________,___________<cosA<_______.典例精析:例题1设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根据下列所给条件求∠B的三个三角函数值.(1)a=3,b=4;例题2、在Rt△ABC中,∠C=90゜,BC:AC=3:4,求∠A的三个三角函数值.例题3、△中,已知,求的长例题5:计算:(1)tan30°sin60°+cos230°-sin245°tan45°例题6、如图,在矩形中,是边上的点,,,垂足为,连接.(1)求证:;(2)如果,求的值.达标练习:1、在△ABC中,∠C=90°,BC=6cm,,则AB的长是cm.2、如图,角的顶点为O,它的一边在x轴的正半轴上,另一边OA上有一点P(3,4),则.3,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10cm,DE⊥AB,,则这个菱形的面积=cm2.4,如图,在△中,∠=90°,sin=,=15,求△的周长和tan的值.5,计算:sin450+cos300·tan600—6、如图四边形ABCD中,∠A=60°,∠B=∠D=90,CD=2,BC=11,求AC的长。教学反思DABC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