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教材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提上日程,本课为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上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同时也推动了新文明的演进和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调整。虽在现代化道路探索中遭遇挫折,但总体上是发展的,而经验与教训则为本单元后四课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提供借鉴。二、学生分析【优点】鉴于初中已经介绍过本课涉及的一些基本史实的状况,针对高一学生对于身边的人和事较关注的心理特点,我采取人物案例分析法。【不足】内容虽距现在很近,但范围广、头绪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建构知识的能力不足,我采取创设情景,合作探究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失误。2.理解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形成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感受个案的“情境再现”,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2.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和铭记经济建设的艰辛。领悟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基础。2.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有能力解决问题,并领导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3.领悟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事实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在讲中共八大的内容时,展示了关于此次会议视频,使学生对中共八大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2.在讲授中国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中国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就的时候我制作了两段微课。让学生课前学习,上课的时候回顾和到课前来讲解,同时也可以分享我在微课中没有讲授的地方史的内容。3.在讲授中国现代历史分期的时候我采用的方式是让学生课前填好学案的内容,让他们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这样既能检查学生们的课前学案的完成情况,也可以很好地展示答案。4.在讲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内容的时候,采用曲线图的形式来表达这一内容,便于学生形象的了解此时期的内容。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出示图片《你幸福吗?》和来自“天涯论回答问题PPT图片信息坛”的《幸福度调查表》。问题设计:为什么这些饱经沧桑的老人们幸福度如此之高呢?讲授展现二人的《幸福印记》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视频、图片探究“考证·幸福”、“展示·幸福”小组为单位积极探讨图片、表格建构“幸福全景看”总体描绘此阶段的示意图图表、电子表格训练课后习题课上完成实物投影展示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1.教师准备:搜集教学资源、编写学案、把学生分组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一五计划”和十年探索期间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完成自主学习学案,读《我的汽车生涯》和《农民日记》(如果条件允许),把找到的素材存放在U盘中,课上展示并交流。3.为了探寻这其中的奥秘,深圳卫视《年代秀》栏目专门制作了一期特别节目《幸福专场》,下让学生一起走进栏目的录制现场,伴随两位嘉宾:现年84岁的长春一汽“第一名职工”原中汽公司总工程师、总经理——陈祖涛先生和现年60岁的曾被誉为“2004年中国最著名的农民”的河南省宜阳县高村乡农民——王幸福先生的讲述,同他们一起追忆幸福,感受幸福。一起感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4.展现二人的《幸福印记》,穿插学生探究的“考证·幸福”、“展示·幸福”两个了栏目,以小见大,从个人到国家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曲折发展,通过“幸福全景看”和“感悟幸福”升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