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第六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律制度第一节工作时间制度一、工作时间概述(一)工作时间概念工作时间,是指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应着重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工作时间是参加社会劳动的劳动者的劳动时间。第二,工作时间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进行劳动的时间。第三,工作时间通常是劳动者直接进行实际工作的时间,但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非直接进行劳动的时间也属于工作时间的范围。(二)工作时间的特点1、既有标准工作日的规定,又有标准工作周的规定,同时也有其他工作时间的规定。标准工作日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劳动者的劳动消耗和支出不超出生理上能够承受的限度,并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实现;同时,为克服仅仅规定标准工作日的不足与不便,又在立法上规定了标准工作周,使得工作时间具有了灵活性。2、法定工作时间制度仅仅确立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上不得突破的上限标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确立低于标准工作日和工作周的工作时间制度。3、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制度,是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法律允许实行的其他工时制度,都必须依据上述两项标准测定相关的定额和因素。二、工作时间法定化的作用劳动者是人而不是机器,需要得到发展。工作时间的法定化正是劳动者作为人而生活的基本保证。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增进劳动者的健康。任何一种劳动,如果持续的时间过长都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要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必须对劳动时间进行限制。工作时间法定化,使得雇主任意延长工作时间的现象得到有效的约束。劳动者解除了过度劳动对其健康造成的威胁,其健康从法律上获得了基本的保障。(二)促进劳动者的人格发展和自我完善。工作时间的法定化,一方面将劳动时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劳动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劳动时间的法定化,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固定下来,从而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谋求自身发展。(三)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劳动只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丰富多彩的人生是每一个人的向往。工作时间的法定化,使劳动者实现自己对生活的设计和安排有了充分的时间保证,对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4)缓和就业紧张状态。在工作量特定的情况下,单个劳动者工作的时间越短,用人单位需要使用的劳动者就越多。劳动时间的法定化,使更多的劳动者能够获得就业的机会,对缓和劳动者就业的紧张状况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三、我国现行工作时间立法的基本内容(一)标准工时制1、概念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从事职业劳动的工作时间制度。我国的标准工时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立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状况的变化逐步有缩短的趋势。2、标准工时法律规定(1)《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根据该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2)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日标准工时为8小时,周标准工时为40小时。该《规定》于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到1997年5月1日前,所有用人单位都实行这一新的标准工时制度。3、标准工时法律效果:(1)在通常情况下,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2)用人单位或国家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单位和本行业的特点,规定短于上述规定的工作时间。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规定超过标准工时的工作时间。(3)特定行业可以在坚持40小时工作周的基础上,对每日的工作时间进行灵活掌握。(4)用人单位实行上述工时制度,不得减少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实行计时工资制的单位,不得因上述标准工时的缩短而减低劳动者的工资标准。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标准工时的规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