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生态系统概述教学时间40分钟学习者分析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可以利用教材P68[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了解了图中各种生物相互关系后,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的生存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生存有什么影响?通过学习,建立生态系统是生物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的观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二、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2.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难点:活动[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关的视频音频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1.【引言】: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生物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了生命活动的规律。请同学们看教材P68页的图,听老师放的音频资料,你想到了什么?2.这就是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前言,思考:(1)什么是生态学的概念?(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的知识?(3)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什么?1.回顾所学的生物知识,想到了美好的自然环境及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2.阅读教材前言,认识生态学的概念并思考(1)生态学是指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2)生物离不开它的生活环境,学习生态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它与人类的生活发展的密切联系。(3)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态系统。教学活动2什么是生态系统1.展示生态系统图,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描述凯巴森林的构成及各成分之间所具有的关系。2.展示其他生态系统图,请同学们列举出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并分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3.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1)了解:生物圈的概念(2)回忆生物圈的范围1.观察图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2.观察多个生态系统图片,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具有多种类型。一片草原、一片农田、一个学校等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3.讨论:(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2)思考、回忆:地球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教学活动3生态系统的组成1.组织“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活动:(1)根据各种生物生活的特点,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2)除了图中表示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还会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3)动物的生存需要什么条件?(4)为保证各种生物的存在,生态系统中还应具有什么条件?2.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作用。(1)一个生态系统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有哪些?(2)为什么说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3)为什么动物是消费者?(4)作为分解者的细菌、真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5)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的作用是什么?3.思考下列能否构成生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并提问:生态系统中能否缺少某一组成成分?1.进行分析与讨论,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及其环境的关系,并回答:(1)分为三类:植物、动物、大型真菌(2)存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3)需要食物、水分、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等条件。(4)还要有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