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本课内容主要是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来介绍政治制度的发展。本课第一目“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讲西汉处理、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重点叙述汉武帝化解封国、强干弱枝和强化皇权的史实及其影响。第二目“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讲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政治形势;第三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讲宋太祖解决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的问题,以及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措施及其作用和影响。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势力的矛盾和斗争,是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它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史的重要部分。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本课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对“七国治乱”、“安史之乱”、“陈桥兵变”等历史事件感兴趣,也看过少明清时期的历史剧,对明清史也有一些了解。但认识比较肤浅片面,侧重对历史现象的感性认识,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条理,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缺乏广度和深度。所以,上课时,把教学内容制成教学课件,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历史图片,补充材料等方式,使之更生动形象,以增加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帮助他们系统深入地学习。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治”“乱”的原因(2)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陈桥兵变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总结知识结构的能力。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斗争激烈,表现形式都是什么,有哪些措施,应该会说。(2)根据教材的总结,培养学生宏观的分析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的能力,并把本节的内容与整个大专题联系起来。3、情感目标通过认识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强化,以及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地方分权和分裂割据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白统一局面的来之不易,明白维护国家统一认识,反对分裂势力,仍是我们现在的民族大义。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R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课前使用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并提交,为课堂小组交流做好准备,为教师二次备课提供素材,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2播放相关视频,课堂指导学生认识评价这些措施,使学生认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3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提高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5学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并提炼有效信息,能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TTP课件,向学生展示相关历史材料和解题思路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名著开篇,形象生PPT视频、图片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动容易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问题引导,能够产生共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讲授多媒体展示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的相关图片,教师设疑,各个朝代加强中央集权表现?学生阅读教材梳理、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概括并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比较汉武帝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的异同,教师先讲授回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技巧,进行学法指导,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回答。PPT讲授PPT展示:元代废除了三省,实行一省制,相权加重,引起政局动荡。最终到了明朝废除了丞相。教师设疑,皇权加强的表现?学生阅读教材梳理、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概括并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PPT探究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对个性化疑难进行探讨,提出必须讨论的典型疑难(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