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斋计》【学习要点】1.探究文章主旨和艺术特色。☆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探究活动】概括文章的主旨。【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概括文章主旨的题目,注意文本特征。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的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从“苦斋记”的标题就可看出,本文记叙、阐释的一定就是“苦”字的内涵。重点抓住文章的第四段进行探究。【讨论明确】本文记述了苦斋的所属、格局、所在、地理环境和周围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的命名由来与本文的写作原因,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依托转化(即“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知“安逸享乐”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以苦为乐”的宽敞襟怀。【探究活动】文章围绕一个“苦”字展开,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教师释疑】注意分析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释即可。【讨论明确】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环境是“苦”,物产是“苦”,人甘吃“苦”,其斋名“苦”,议论言谈皆不离“苦”,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苦斋生活之“乐”,则由“苦”而来,膏粱之子之“乐”,则由“乐”而生“苦”;所举例证、名言,也是与“苦”相关;最后说明写作缘由,也点出一个“苦”字。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脉络分明,中心突出。【课堂提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岸外而臼中臼:低凹B.茹啖其草木之荑实茹啖:吃C.运穷福艾艾:停止D.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寝:卧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寝:睡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B.而不知苦生于乐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剑溪之水出焉焉用亡郑以陪邻D.吾闻井以甘竭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野蜂巢其间B.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C.倚修木而啸D.必先苦其心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名词作动词。B意动用法。D使动用法。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作者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不苦,处处与“苦斋”之名相照应。B.作者写“苦”时,始终没有忘记其对立面是“甘”与“乐”。这样就为引出“苦与乐相为倚伏”的议论奠定了基础,使全文主旨的阐发深刻而又通俗。C.文中举膏粱子弟以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事例,阐明了苦与乐互相倚伏转化的道理,也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耐人寻味,启人深思。D.作者并未把着重点放在写景上去描摹山水,让读者领略“苦斋”周围的山光水色,但往往寥寥几笔,就把那里的山之高、水之秀描绘得有声有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也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说法错误。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3分)②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3分)③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也夫!”(4分)【答案】①风从北边吹来,大概(或:大抵)滋味不能甘甜而容易(或:大都)苦涩。所以山上的植物被北风吹中(或:遭受风吹),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关键词:大率、善、中)②听到樵夫的歌声从树林里飞出,就拍打石头来应和(唱和),没有谁懂得(或:人们不能懂得)他的乐趣。(关键词:樵、拊、和)③我听说井水因为甘冽而干涸,李子因苦涩而保存,夫差因沉湎酒色而灭亡,勾践因卧薪尝胆而兴盛,不也如同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