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一、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2.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二、重点与难点1.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2.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三、教学方法1.分析法:通过分析李白的情感变化,体会他的性格;2.朗读法:通过朗读,巩固对李白情感变化的理解;讨论法:通过讨论,加强对李白个性特征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诗与酒总是如影随形,多少文人墨客都是在纵情豪饮的同时,才忘情吟唱出流传千古的佳句名篇。谈到饮酒赋诗,那就不得不提到我们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李白这个人爱酒如命,他不但自己贪杯,同时还喜欢劝朋友跟他一起开怀畅饮。这有诗为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非常有名的劝酒诗《将进酒》。(板书题目和作者)(二)出示目标(多媒体出示)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后,我们来看题目。(三)解读题目题目中的“将”为什么读作“qiāng”呢?(“将”在这里是“请”的意思。)明确:“将进酒”就是请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本文是李白与好友岑勋应邀到另一位好友元丹丘家作客时所写的劝酒诗。(四)整体感知既然是诗歌,那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要注重反复诵读。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我们才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与心声。1.检查预习课前已经给大家留了预习作业,下面就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大声地朗读一下这首诗。(找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谁能说一下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2.教师范读这位同学预习作业完成得不错,但是他的朗读在语调和节奏的变化上稍有欠缺,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朗读一下这首诗,在我朗读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语调的高低和节奏的快慢变化。3.自由朗读我刚才的朗读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开音量,旁若无人地大声朗读这首诗,想想你就是李白,一会儿再找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练习成果。(自由朗读三分钟,教师个别指导)我看同学们在下面读得都很好,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练习成果呢?(找两位同学来朗读)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朗读的音调和节奏的掌握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课下同学们可以互相切磋一下。(五)鉴赏分析通过同学们的课前预习,课上的范读和自由朗读,你读出了李白的哪些情感变化呢?1.悲(同义词即可)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为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而悲。(板书:悲人生短暂)朗读指导: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面对明镜悲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充分流露出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语调和节奏应该是怎样的?(语调低沉,节奏比较缓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用悲叹的语调朗读一下前四句。(教师点评指导)2.欢(同义词即可)(1)既然人生短暂,那么李白主张朋友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在这里似乎是在告诉友人,我们就应该“今朝有酒今朝醉”,珍惜时间,及时行乐。)(板书:欢及时行乐)(2)此时的李白似乎有一些消极厌世了,大家认为李白是不是完全消沉下去了呢?(不是)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李白并不是完全消极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这两句诗显示出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但是我们要注意,“必”是“一定”的意思,当我们说“一定”时,既表示我们做某事的信心,又表示这件事还没有成功。所以你从这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中还读出了什么?(李白虽然有才,却没得到重用。)背景补充:事实上,天宝元年,李白被召进皇宫供奉翰林,但是豪放不羁的他不愿意为沉迷酒色的唐玄宗歌功颂德,做任由他人摆布的文字工具,所以他被人排挤,被迫离开长安。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长安8年后所写的。因此,当李白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丝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