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斋记》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的文言常识。2、品“苦乐观”悟“劝勉意”。3、体会“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写法。重点难点:品“苦乐观”悟“劝勉意”教学方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诵读法点拨法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导语:我喜欢文科班的学生,你们热情洋溢,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现在我想请你们猜一个人:他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精于政治、军事、文化、天文、地理,他是智慧的化身,他最大的特点是神机妙算。(学生答:诸葛亮)PPT显示“北有诸葛亮”话说“北有乔峰,南有慕容”那么能够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是谁呢?PPT显示:“南有刘伯温”同学们看过电影“刘伯温传奇”吗,如果让二人穿越,相遇在一起,谁厉害?(学生笑)PPT显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个人之见,我认为刘伯温厉害,他让天下统一,那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刘伯温。刘伯温名刘基,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创开国之基业,立不朽之文学。著有《诚意伯文集》,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他的《卖柑者言》“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告诉我们——(学生答:任何事情不能只看外表)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苦斋记》,看看他将要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一、朗读文本,扫清障碍: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正音。抽两名学生上黑板,一位板书标题,并解题;另一名找出本文的通假字。一生板书《苦斋记》苦斋:章溢先生的书斋名。未能解出“记”一生板书“有”通“又”“茆”通“茅”“楛”通“苦”“荼”通“茶”“燕”通“宴”“籍”通“藉”教师补充:“记”一种文体。我们以前就学过很多这样的课文,如《桃花源记》等PPT显示:文人书斋雅趣师:古人很有雅趣,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个有意义的名字,比如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林书屋”来反击反动文人对他的诬蔑。归有光的“项脊轩”有追踪怀远之意。那么本文的“苦斋”有怎样的深意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寻找真相。三、分析课文,探究文本。师问:古人说本文“一字而立骨”,全文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呢?生答:苦师问:那苦在什么地方,你看到那些苦的东西?(锁定目标,用文中的话回答)生答:文章第二段。师:找关键字。生答:木、草、菜、果、蜜、茶、鱼师补充PPT显示:木之苦、草之苦、菜之苦、果之苦、蜜之苦(师补充:人说生活比蜜甜,这里的蜜都是苦的,其他的可想而知)茶之苦、鱼之苦师问:为什么这里的动植物都是苦的呢?生答:因为它们长在高山之巅,四面峭壁师:那就告诉我们,书斋的环境之苦,那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生答:刮北风师说:这是气候之苦师问:如此苦的地方,你愿意去吗?生答:不愿意。师(笑):你们都很聪明,这样苦的地方,你们不愿意去,可是有人和你想的不一样,本文有人愿意常住。他是——生答:章先生师:找出章先生愿意在此居住的句子。生答:先生乐游之师:先生再此感到了怎样的乐?(锁定目标,用原文回答)生:携童儿数人,启陨箨tuò以蓺yì粟菽,茹rú啖其草木之荑tí实。间jiàn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líng。樵歌出林,则拊fǔ石而和之。齐读此处,请同学翻译这几句话什么意思。PPT显示翻译:扫除脱落的笋壳来种植粮食和豆类,还吃一些草木的嫩芽和果实。闲暇时就踏着木鞋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拍击着石头随着唱起来。师问:此处写出了人怎样的乐趣?请同学总结归纳出来。一生:种植的乐趣。师:很好,种植之乐,陶渊明先生的“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也不过如此。一生:吃东西的乐趣。师:这里主要吃什么?薯片么?生笑:不是,吃果实。师:很好,总结为吃实之乐。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