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教材分析《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二、学生分析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及影视和其他媒介的了解对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会比较熟悉,对这一目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知识储备方面往往零碎而不系统,且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认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本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涉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阶段的斗争及结果,因而带有综括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历史现象的分析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上。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和认识,知识跨度大、理论性较强,学生不容易掌握,这就需要创建多样化的历史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三、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图片和材料,了解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分析内战爆发的必然性。2、结合教材和相关史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的相关知识点。3、通过创设情境,掌握解放战争的基本状况,提升学生阅读解析材料及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4、通过视频和文字材料,再现渡江战役的恢弘气势,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5、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微课导入:通过课前播放微课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2.视频插入:①千里跃进大别山衔接部分。通过视频展示由战略防御顺利过渡到战略反攻阶段。②播放影视资料《渡江战役》,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了解战役的经过和结果,认识渡江战役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于视频素材的运用,把枯燥的问题转化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教学知识,也对教学重点进行了突破。3.音效链接:播放音乐《解放区的天》,引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通过音频并配以图片,把枯燥的问题生态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4.图表展示:①根据柱形图分析战略决战的原因及策略②运用EXCEL表格同时结合动态地图,掌握三大战役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图表展示可以加深直观印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说史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5.示意图小结:通过示意图总结知识体系,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系统掌握。6.小电影:通过播放小电影进行感情升华。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观看视频微视频讲授目标1第一篇章山雨欲来风满楼——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展示图片材料通过分析图片和材料,了解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分析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文字材料、图片讲授目标2第二篇章斗智斗勇争和平——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1.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78页自主学习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学生自主学习完简单提问基础知识点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应问题解答课本2.展示材料并且出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