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来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构建。首先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问题。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溶解情况,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⑵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与生成进行分析。⑶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的含义及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⑷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的存在及其移动方向的确定的方法,树立对立统一的思想,激发求知的兴趣和求真的态度,培养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创新的品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沉淀溶解平衡五、教学方法习题练习、讲解启发、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六、教具准备:试剂:饱和食盐水、浓盐酸仪器:试管、滴管、多媒体平台、电脑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我们外出旅游,沉醉于秀美的湖光山色时,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如何形成?小朋友吃糖不刷牙易形成蛀牙又什么原因?这都与我们要学习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有一定关系。【图片展示】千姿百态的岩石、溶洞、蛀牙。【老师】现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之前,我们首先思考讨论两个问题:问题一,在NaCl的水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学生思考讨论】分两种情况:当溶液没有达到饱和时,固体能继续溶解;当溶液达到饱和时不能继续溶解。【老师提出质疑】达到饱和后固体真的不能溶解了吗?【图片展示】将形状不规则的NaCl固体放在饱和食盐水中过了一昼夜后发现变成形状规则的固体且质量不变。你得到什么启示?【老师提示】联想如何改变固定形状的积木?拆——拼。【学生】其实有溶解也有结晶的过程。质量不变说明这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老师】可用NaCl(S)Na++Cl-表示【老师】问题二:NaCl能不能与盐酸反应?在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有什么现象?【学生实验】在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实验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用心爱心专心【老师】你认为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联系问题一)【学生分组分析讨论】白色沉淀是NaCl。原因:NaCl(S)Na+(aq)+Cl-(aq)加入浓盐酸,C(Cl-)增大,使平衡向左移动,有NaCl固体生成.【老师】可溶的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难溶的电解质在水中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呢?如难溶物PbI2,若有,可以如何表示?(参照NaCl(S)Na++Cl-)【学生】书写:PbI2(S)Pb2+(aq)+2I-(aq)【老师】我们的预测到底成不成立?如何用实验验证?【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8寻找答案,并回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观察课本图3-3-1,思考,回答。【老师】事实证明,难溶物质在水中也有溶解过程,在饱和溶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AgCl在饱和溶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动画演示】氯化银的溶解过程【分析】一方面:少量的Ag+和Cl-脱离AgCl表面进入水中(沉淀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的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沉淀生成过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既可以形成AgCl的饱和溶液,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多媒体显示】一、沉淀溶解平衡1、定义: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2、表达式:如Mg(OH)2(s)Mg2+(aq)+2OH-(aq)【学生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