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来自**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师生活动、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五人墓碑记》所处的单元是明清散文单元。明清两代散文成就虽不及先秦、两汉、唐宋几个朝代,但其数量之丰、流派之多,却是前所未有的。作者张溥生活在明代晚期,他的《五人墓碑记》反映了明末天启年间苏州市民反抗阉党斗争的现实,阐明了人的生死价值观。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根据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高二学生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但疏通文字,积累语言的教学,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教课程理念、学生实际及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本文时代久远,了解时代背景,清除时代隔阂,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文章的主旨。2、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典型的文言句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重在积累。第二、能力目标:1、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熟读成诵。2、培养结合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断文中一些多义词的含义和古今异义词的含义。3、了解叙议结合的写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第三、情感目标:思考课文论述的人的生死价值观,体会"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意义。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疏通文字,积累语言。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文章阐述的生死价值观。三、师生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的教学拟采用体现学生主体理念的教学方法,以大量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来代替教师的讲授。教师主导下的学生活动,大体包括四个方面:1、读。包括朗读、听读、默读等读的多种形式,以读来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完成。2、思。思是思考,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生活动。设疑引思,理解语言、写法和主旨,是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3、说。由思生疑,由疑而说,符合认知心理学原理。本课的说,主要指学生就相关问题的讨论发言。4、写。学生积累不够和写的落实不够关系很大。本课的写应从积累语言现象和训练表达角度提出要求。课时安排:2课时来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要求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写作背景,认识生字,初步疏通文意。1、导入课文: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引入。2、初步感知课文(1)听读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带,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文句中间的停顿。(多媒体演示)①给下列字注音阉(yān)湮(yān)曒(jiǎo)缇(tí)抶(chì)溷(hùn)傫(lěi)脰(dòu)詈(lì)逡(qūn)缳(huán)牖(yǒu)②划出下列句子中的停顿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准确停顿3、作者、背景及文体介绍(多媒体演示)4、学习课文第1、2、3段基本过程为:(1)诵读(2)质疑词句疑难,讨论解答(3)学生翻译,教师订正(4)小结,指出应重点理解的字词、句式,概括段意。第二课时第一个环节:讲授课文4、5、6、7段,方法步骤同前。第二的环节:引导学生理解主旨,了解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过程和方法如下:1、理解思路结合各段段意的概括,归类合并,说说文章的思路。2、把握主旨,了解写法找出全文的几处对比,思考作者阐述了怎样的道理。(1)五人-富贵之子、得志之徒;(2)五人-缙绅;(3)五人-高爵显位;(4)五人(生)-五人(死)。找出文中记叙和议论的文句,讨论明白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以上内容均为教师先提问,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发言,教师最后加以明确。第三个环节:归纳文中涉及的语言知识,如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完成课后练习。限于课堂时间,练习也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完成。1、解释以下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疾病行为私人颜色非常首领2、归纳下列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及用法:之、而、也3、从课文中找出以下文言句式:(1)判断句(2)宾语前置句(3)被动句4、完成课后练习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