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课题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2、通过中和热的实验,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3、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4、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对比、分析、思考等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3、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4、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反应热、焓变概念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教学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教法与学法设计问题、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教学用品实验: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通过过去对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与多种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观看和倾听激发学生思维。讲述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其中大部分都是热量的变化,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反应,我们讲述了反应热的定义。[板书]一、反应热定义:倾听记录明确概念强化理解表示符号:Q[辨析]Q>0反应吸热Q<0反应放热学生自主活动与探究[学生交流回忆]在物理学上采用什么方法测量物质的热能变化?为了测定反应热,专门设计了测量的仪器:量热计[演示]出示量热计实物,讲解构造及各部分作用。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小组合作能力演示实验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上图所示。2.用一个量筒最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组装实验装置;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培养动手能力及实验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各小组在测定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讨论研讨1)用保温性能好的仪器测量。(2)混合好后,迅速盖好装置盖子,减少热量的损失。(3)所用药品浓度的配制须准确,用强酸和强碱溶液,而且要是稀溶液。(4)宜用有0.1分刻度的温度计,读数尽可能准确,且估读至小数点后二位。同时应注意水银球部位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认真观察,思考,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合作。激发兴趣,积极思考高所测的精度。(5)记录最高温度。如何求得反应热?根据初中物理所知识,可得:Q=-C.m.△t在此可用:Q=-C.(T2-T1)来表示。其中C表示热容,T为热力学温度。[补充]1、热力学温度: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数值为T(K)=t(℃)+273.152、在表示时一般用△X表示,故本公式课表示为:Q=-C.△T由反应热过度到焓变并进行思考[引入]反应热实质上是由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能量的不同而产生的,物质本身具有能量,其所具有的能量可用一个物理量表示:焓[板书]二、焓定义:表示符号:H思考: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使焓变等于反应热。回顾、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