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流河为主题目授课时间所属学科地理适用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找出主要河流,熟悉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2、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3、能够判读河流的流量示意图,并能从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4、通过阅读,对比中国主要河流图和中国主要山脉图,找出内流河区和外流河区的分界线,并进一步分析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非季风区地图指出它与气候区的关系。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3、通过对《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分析,理解流量与季节、位置的关系。4、初步学会用宏观的角度去学习地理,提升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等,产生民族自豪感。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主要河流。2、知道内、外流河的大致分布地区和规律。3、判读河流流量图,并结合位置和气候进行分析成因,提高分析能力。教学难点1、内、外流河分布规律的成因。2、河流流量图的判读与分析。教学方法识图法,谈话法,练习法媒体使用PPT演示文稿,人教社光盘资源,远程资源网资源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二学生正是叛逆期,具有叛逆性,易受外界影响从而导致成绩两极分化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可塑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的特点。我校学生有很好预习习惯,上课听课认真,参与积极,讨论热烈,思维活跃,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自然环境方面的地形和气候,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同时也为学习河流提供了知识铺垫。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所用资源及意图导入环节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2、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3、引导学生谈论河流的价值。4、引导学生列举听过的河流名称以及大致位置。欣赏视频,寻找并感受长江的壮美。讲、听故事,感受水患的危害。列举河流的贡献。列举知道的河流名称。《滚滚长江东逝水》MTV,有关大禹治水的动画(flash)。河流的价值组织学生谈论河流的价值和贡献。总结同学的发言,要全面了解我国的大江大河,还得查阅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学生可能会从灌溉、养殖、航运、发点、旅游等来谈论。PPT出示三峡、三门峡、洛溪渡、壶口、养殖相关图片,加深同学对河流各种价值的理解。内流河与外流河1、指导学生查阅长江、黄河、淮河、额尔齐斯河等等,明确名称、位置、流向。利用空白图检测学生记忆情况。2、引导学生观察我国河流流入的海洋。大部分流入哪个海洋?原因是什么?3、有的河流没有流入海洋,称为内流河。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分析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内流河的成因差异4、指导学生分析内、外流区的分布原因。河流流量汛期含沙量冰期河流水源外流河较大从北向南变长(除黄河外)较小秦岭淮河以北结冰以降水为主内流河查阅地图,理解记忆。同桌相互检查。集中检测。回答并分析大部分流入太平洋的原因,受地势影响。结合降水和地势,分析内流河、内流区的成因PPT演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PPT出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无名称)。Flash动画演示。Flash动画演示,演示地形地势和降水。PPT展示降水。河流的水文特征1、组织学生阅读42页的第四段。2、对水量、流量、流速、汛期、含沙量等做解释。3、组织学生就江油母亲河-涪江河的水文特征做描述。齐读42页第四段,初步了解水文特征的内容。学生对照PPT,听讲,笔记。描述涪江河的水文特征,相互补充。PPT展示水文特征的表格。PPT展示涪江河个河段景观,加深对涪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判读河流流量图1、指导学生看图的横轴、纵轴的意义,在地图上查找四条河流的位置。2、依次提出如下问题,并请同学补充或老师进行发展性评价。①按从北到南的顺序将河流排序。②说出北方河流和南方河流。③四条河流流量最大的是,其次是?④西江位于长江以南,安降水的分布,理论上讲流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