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2页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制定、认可)的。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法律所体现的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在一个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人类社会相应产生了四种类型的法律。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体现意志: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阶级性加人民性);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2)实质内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科学性加先进性);社会主义法律在本质上具有人民性,它与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规律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将不断地改革与创新。(3)社会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对外经济、文化、政治关系的交流与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部门: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的总称。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法律分类的一种形式。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框架: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到2010年将形成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宪法:国家的根本法行政法: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商法: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解决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2页共42页第1页共4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2页程序法:规定保证权力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1、法律制定★: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或废止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我国立法权限的划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与法律。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地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可以根据基本法制定特区法律。我国的立法程序2、法律遵守: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3、法律执行★(1)什么是执法广义上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