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鼠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从“黠鼠”身上得到的不为假象所迷惑的启示。2、体会精炼、生动的语言描写。3、掌握“烛”、“遽”、“穴”、“君”、“见”、“向”等文言词语的用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中“鼠之黠”“人之智”的对比,理解从故事中归纳出的道理。2、难点:理解故事中叙事与议论分析之间的联系,探求作者之思。【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肯定看过许多关于老鼠的动画片,里面的老鼠都是非常聪明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与聪明的老鼠有关的文章,看看它到底有多聪明。这节课我们学习苏东坡的《黠鼠赋》。二、作者介绍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祐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三、辞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后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文赋”。辞赋这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注重文彩、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铺采摛文”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极力渲染夸张,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乃至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是其内容上的特点。四、整体感知1、注音啮:niè拊:fǔ橐:tuó嘐:jiāo聱:áo遽:jù虿:chài2、字句详解1).苏子夜坐,有鼠方啮。关键字:方:正。啮:咬。句意:晚上我坐在那里,听见有老鼠正在咬东西。2).拊床而止(1)之,既止(2)复作。关键字:拊:拍。止(1):制止。既:已经。止(2):停止。复:又。作:发出(声音)。句意:我拍床制止它,声音停下后又响了起来。3).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关键字:使:让,令。烛:用烛火照。橐:袋子。句意:我让侍童用烛火去照,发现有个袋子里面空着。4).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关键词:见闭:被关住。见:被。得:能够。去:离开。句意:哈,这只老鼠被困在袋中不能逃离啊。5).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关键字:发:打开。视:看。寂:寂静。索:寻找。句意:打开袋子看,里面静静的什么也没有,举着蜡烛寻找,发现袋子里有一只死老鼠。6).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关键字:是:这。方:刚才。啮:咬。遽:立刻。句意:这东西刚才还在咬袋子,可怎么立刻就死了?7).向为何声,岂其鬼耶?关键字:向:先前。为:是。岂:难道。句意:先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它的鬼魂吗?8).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关键字:覆:翻过来。堕:掉落。乃:就。走:跑。虽:即使。敏:敏捷。措:放。句意:童子翻过袋子,把老鼠倒出来,不料它掉到地上就跑掉了。即使是再敏捷的人,也会措手不及。9).异哉,是鼠之黠也!关键字:异:(令人)惊异。是:这。黠:狡猾。句意:这只老鼠的狡猾太令人惊异了!10).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关键字:坚:坚固、牢固。穴:咬洞。句意:它被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