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致空气》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致空气》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3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致空气》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3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致空气》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3页
3/3
7.致空气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人所抒之情,体会诗人所寓之理。2.在诵读中欣赏品味诗歌的语言。3.感悟诗人寄寓诗中的真情,用心体味,树立珍惜生活的态度。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语设计1:空气对于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邵燕祥则不同,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等待我们来品味。导语设计2: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如果请你以“写给……”为话题,你会想到什么呢?(鼓励学生发言)看来同学们谈得不仅具体,而且有自己独到的感受。但你能想到写给那看不到、摸不着、无色无味的空气吗?有位诗人就写了一首现代诗《致空气》。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摇曳(yè)厮守(sī)窒息(zhì)污浊(zhuó)2生词注解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污浊:(水、空气等)不干净。厮守:互相守着。3作者名片邵燕祥,1933年生,北京人。当代诗人。诗歌代表作主要有《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等。4背景追溯《致空气》选自《古今文学名篇》(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本诗写于1984年。“文革”期间,诗人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成的。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诵读:(1)教师范读。(2)学生齐读,教师做朗读指导(读音、停顿、节奏、重音)。(3)学生自读。2初步把握,整体感知。(1)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谈自己的读后感。(2)教师引导思考:我们日常见惯的空气,在作者笔下不仅是无色无味无形的物质吗?为什么?3诗的第1节中总括空气的特点的词句有哪些?【交流点拨】“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难寻踪迹”。4第2~5节主要写的是什么?【交流点拨】空气对“我”的巨大帮助,表达了对空气的赞美之情。5第6节写的是什么?【交流点拨】空气与人类永不分离的亲密关系。(二)深层理解1这首诗歌仅仅是赞美空气吗?【交流点拨】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致空气》表面上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诗人赋予了空气以深刻而鲜明的象征意义;对空气的讴歌,实际上既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2“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有什么深刻含义?【交流点拨】这里的“春天”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生的春天,“我”在经历过人生的磨难,重新“走上自由的街头”之后,空气“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以及自由生活的美好。(三)走进语言1“只有你不肯把我抛弃/在我将要窒息的时候/掀动我的鼻翼/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陪伴着我呼吸。”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交流点拨】空气让我们呼吸,给我们生命,这对每个人来说似乎都没有什么可好奇的,但是诗人却说“只有你”,不肯“抛弃”“我”,这是一种对比,“光明”“人们”的离去和空气的不肯“抛弃”形成鲜明的对比,使空气的无私和崇高顿现在我们的眼前。“掀动我的鼻翼”,空气像可爱的精灵在这个时候带给“我”生命的养料。“生命如丝”的最为困难的时候,只有空气“陪伴着我呼吸”,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啊!这节中,诗人饱含深情,对空气进行赞美。2空气本来看不见,摸不着,诗人是怎样把它写得可触可感的?【交流点拨】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可以通过人的呼吸感觉出来。作者通过鼾息,通过人之将死时掀动的鼻翼,通过夹杂着污浊的空气嘘着面颊,通过含着丁香芬芳的空气等具体可感的事物,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四)走进写法1象征手法的运用。【交流点拨】诗歌以空气为歌颂的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有这样的典范。空气的“无所不在”“难寻踪迹”与亲情、友情等何其相似,空气对人尚且“厮守身边”“默无一语”,从不曾将“我”抛弃,而亲情、友情呢?所以,诗人赋予空气以深刻而鲜明的象征意义:对空气的讴歌,实际上既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2两种人称的运用。【交流点拨】诗人运用第二人称,更利于直接抒发情感。第一节诗就确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致空气》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