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平方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了解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非负数的平方根;理解平方根的相关事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经理平方根概念的产生过程,感知平方根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和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2.难点:平方根的概念和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较为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三、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设疑引新(媒体展示)做一做:设计以下练习:(1)图一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2)图二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3)如果有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呢?(设疑(3),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本质,即求平方等于2的数是什么?)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2.1概念引入∵(+3)2=9(±3)2=9(-3)2=9左边是乘方运算,右边是乘方逆运算。2.2由学生在总结讨论中下定义[板书]a是x的二次幂,[板书]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2.3[板书]概括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性质:(±3)2=9,9的平方根是±3,的平方根是,①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0,②0的平方根是0(或者是它本身);-4没有平方根,③负数没有平方根。3、练一练3.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9的平方根是-3;()(2)49的平方根是7;()(3)(-2)2的平方根是±2;()(4)1的平方根是1;()(5)-1是1的平方根;()(6)7的平方根是±49.()(7)若X2=16则X=4()(8)()(应用平方根的性质)3.2.问:3有没有平方根?若有,该怎样表示?若没有,请说明理由?(留下疑问,给出平方根的表示方法)4、平方根的写法读法及运算4.1中把称为“根号”,根号下的a被称为“被开方数”并且(a≥0),(解释为什么(a≥0)),把读作“根号a”(让学生练习写“”不要写成了“”)4.2[板书]一个数(非负数a)的平方根的表示方法:举例说明平方根的表示方法:如:49的平方根是,2的平方根是4.3开平方:求一个数a(a≥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开平方运算是已知指数和幂,求底数。师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能进行开平方运算?生答:不是,只有正数和零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师:由于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因此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也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平方根。幻灯片:例:判断下列各数是否有平方根,若有,求其平方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黑板讲解:注意解题过程例5.算术平方根5.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正数的正平方根和零的平方根统称算术平方根。一个数a(a≥0)的算术平方根记为:学会区别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对具体实际问题实际应用。5.2概念巩固(1)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3)0.01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4)1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6)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是_________.6.反馈小结小结与归纳:1.本节课引入了新的运算------开方运算,开方和乘方互为逆运算,从而完备了初等代数中六种基本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对代数内容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2.本节主要学习了:①平方根的概念;②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③平方根的表示方法;④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开平方,应分清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的区别与联系.3.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及表示方法7.布置作业一、作业本(2)P13二、《一课一练》P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