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册《读〈伊索寓言〉》教案北京版教学目标:1、探讨中心意思(借助重点语句的理解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思想)。2、深入思考,读懂有个性特色、有思想深度的作品。3、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和多角度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透过句子表面,品位句子的深层意味。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研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伊索寓言》作为一本寓言故事集,通过简单的故事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我们普通人读它,在若有顿悟之时,也许只会一笑了之。然而,文豪钱钟书却读出了自己独到的东西写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读〈伊索寓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钱钟书,走近他的《读〈伊索寓言〉》。二、作家作品:1、作家作品。钱钟书先生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在一个风气开通、历史转型时期的特殊结晶。他一九一○年生于江苏无锡,幼承家学,其尊翁基博先生是颇有成就的国学家。钱钟书的一生是以生命的极限去探索人文写作和人文学术的极致的。他辛勤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体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描绘旧中国知识分子百相的长篇小说《围城》,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的《谈艺录》;解放后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待出版者还有《〈宋诗纪事〉补正》,等等。钱钟书是本世纪我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不仅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西班牙文、拉丁文,而且对西方的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哲学、心理学以至各种新兴的人文学科,都有很高的造诣和透辟的理解。钱钟书先生对我国古代的经、史、子、集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立足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努力打通古今中外,使之熔于一炉,并铸广博的知识与精深卓识于一体,使丰富的原创性发现和坚实的学理性论证二者达到完美的统一。他为学不迷信任何偶像和权威,对任何问题都充满着犀利的批判眼光。钱钟书先生作为20世纪人文学术的杰出象征,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和一个崇高的学术文化标准,启迪着和激励着新世纪的人文社会科学家,充满求实态度和创造精神地开拓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天地,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2、柯灵《促膝闲话钟书君》(节选)钱氏的两大精神支柱是渊博和睿智,二者互相渗透,互为羽翼,浑然一体,如影随形。他博览群书,古今中外,文史哲无所不窥,无所不精,睿智使他进得去,出得来,提得起放得下,升堂入室,揽天下珍奇入我襟抱,神而化之,不蹈故常,绝傍前人,溶铸为卓然一家的“钱学”。渊博使他站得高,望得远,看得透,撒得开,灵心慧眼,明辨深思,热爱人生而超然物外,洞达世情而不染一尘,水晶般的透明与坚实,形成他立身处世的独特风格。这种品质,反映在文字里,就是层出不穷的警句,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天才的警句渊博与睿智,二者缺一,就不是钱锺书了。钱氏健谈,口若悬河,舌粲莲花,隽思妙语,议论风生,令人忘倦。但他更解得“沉默是金”的真谛。《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围城》,无一不受过“左”派抨击有的秽词恶语,令稍有洁癖者不愿复述;《宋诗选注》受过声势浩大的“严肃”批判,他一例恝然置之,如菩萨低眉,挤花微笑。三、文学常识。1、《伊索寓言》。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相传为伊索所作,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位寓言大师,相传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初叶,原本是个奴隶,由于主人赏识他的才智而获得自由。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并非伊索一人所作,而是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是古希腊人民长期的集体创作。这部作品凝聚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总结了他们的种种生活经验,表达了他们对社会和自然界的看法。《伊索寓言》的内容极为丰富,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一个简短的动物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农夫在冬天发现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可怜它,拿来放在他的怀里。蛇温暖过来,回复了他的本性,咬他的恩人,把他害死了。他在将死的时候说:“我是该死,可惜那恶人。”这则故事古往今来不知被多少人引用来说明对恶人决不能心慈手软。它的艺术性较高,短小精粹,比喻恰当,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寓意深刻为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