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我将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在大胆整合的基础上,确立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2、帮助学生感知到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情付出。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3、帮助学生懂得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融洽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意义。【知识目标】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意义。【能力目标】1、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相处。2、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二、教学重点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三、教学难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教情、学情分析1、教情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因此本节课我将放手发动学生,引导学生在生生、师生的讨论学习中实现教学目标最大化,使课堂成为快乐学习的天地。2、学情七年级是青春期中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渴望与周围的同学、老师等进行友好的交往,但是他们缺少正确交往的方法,因此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导演”的角色,给予学生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动态的生成,使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1)情境教学法。使用恰当的多媒体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升华。(2)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预习,确立课堂活动主题,再现重、难点内容,提高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需求,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2、学法(1)自我探究法。(2)情境体验法。六、教学过程环节一:【视频导入】1、播放电影《孔子》片段2、设疑导思: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3、思考交流: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择优发言,点评补充。4、归结提示:不同的时代或不同的人在理解和解释此道理时可能语言或具体表述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意思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孔子》片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兴趣,调动学生掌握已有的教学资源,并为后面的教学打开思路。环节二:【生活在线】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1、探究:(1)中年妇女为什么会“皱起眉头,面露不悦”?(2)你们认为她“喃喃自语”些什么?(3)请你评价一下中年妇女的言行?(4)请同学们说说,在乘坐公交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2、学生思考交流: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择优发言,点评补充。【生活在线续集】雨还在下,车继续行进。放学后的我也上了这辆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3、归结提示:这里主要让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甚至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素质。雨天公共汽车座位潮湿的问题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中中年妇女的行为发现,公共汽车座位的潮湿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但大家常常不太注意,中年妇女的行为表明人们的素质有待于提高。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人。其实,方便别人也就是方便自己!◆设计意图: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小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