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海燕学习目标: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学习重点:1.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2.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3.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学习难点:本文的象征意义。学习指导: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2.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二.作者介绍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三、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呻吟苍茫飞窜胆怯翡翠蜿蜒2填空。《海燕》作者(),国别(),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剧本《》和自传体三部曲《》、《》、《》。本篇体裁为()。四.互学互助:1、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海燕之前填上一个修饰词,初步感知海燕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的海燕明确: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2、同学们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本文以大海为背景,请大家注意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变化,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个画面?明确: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降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3.本文是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以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请同学们思考海燕在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活动,在这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海燕又有什么表现?五.导学导练:课文除了写海燕外还写了其他的动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其他动物的句子,并谈谈对他们的印象。1.它们是面对什么环境作出不同的表现的?2.为什么还要写到其他三种动物呢,它们对表现海燕的形象起什么作用?3.关于本文的象征,什么叫象征?了解背景,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连线题海燕革命高潮海鸥海鸭反动势力企鹅大海革命先驱者波浪乌云恐惧革命、闪电悲观失望者狂风暴风雨革命力量六.课堂小结: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