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生物进化的证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的成因。2.从对不同年代的马化石的研究中,理解生物是进化而来的观点。3.理解并掌握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的复杂程度与不同年代的地层之间的关系。4.明确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及由此证明不同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的结论。能力目标:学会用比较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通过事实进行分析、推理、判断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生物是进化而来的观点。重点:古生物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难点:同源器官的概念教学方法:利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法、利用比较法分析问题、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请同学们看这些图片,这是从我龙都街道“诸城中国暴龙馆”拍摄的恐龙化石照片。链接暴龙馆图片师:按照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最初的原始生命地球上众多的生物是怎样进化来的?证明生物不断进化的证据有哪些?这就是今天我们探究的课题《生物进化的证据》。(板书)二、目标展示三、自主合作学习(一)化石证据下面看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做出回答,不明确的小组内讨论:1.什么是化石?化石是生物的____、____、或_____,因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2.结合图5.1-7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各个时期的马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方面有怎样的差异?(2)马的系列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现代马是由体型较小的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来的。3.结合图5.1-8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2)化石为什么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学生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跟踪练习一、1、一个考古生物学家研究岩石层中的化石后,鉴定出一个物种。他认为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这位考古生物学家的依据是()。A.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岩石层中B.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新的岩石层中C.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和较新的岩石层中D.该物种的化石在岩石层中从未出现过2、1861年,在德国发现了“始祖鸟”化石。化石显示它的个体大小如同雏鸽,满身披有羽毛,这些特征像鸟类;但它的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嘴的外形像鸟喙但其内长有牙齿,尾长并有一长串尾椎骨,这些特征又像爬行类。(1)“始祖鸟”像爬行类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鸟类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始祖鸟的化石属于()。A.遗迹化石B.遗体化石C.遗物化石D.现代生物(3)从这段资料中,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剖学证据下面看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做出回答,不明确的小组内讨论:(1)什么是同源器官?(2)同源器官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三)分子生物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主要是从哪方面进行比较的?通过比较分析10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能得出什么规律?。学生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跟踪练习二、下表是8种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比较,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问题。(已知人的细胞色素C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生物名称黑猩猩猴马鸡金枪鱼小麦链孢霉酵母菌与人细胞色素C有差异的氨基酸数01121321354344(1)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2)从上表看,人和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3)从上述对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组成比较,是从生物化学方面为生物的提供了证据。四、谈收获,画知识树。五、板书设计达标检测得分:分要求:独立完成,小组交换批阅,并求出小组平均分,小组内错题纠错1.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2.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A.化石B.比较解剖学C.分子生物学D.胚胎学3.在某地的考古挖掘过程中,最先出土的生物化石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