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从容说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推进工业化是区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的地区或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如资源丰富区,或在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如政策倾斜、位置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等地区积极斥资办厂,推进工业化进程,在我国分别形成了苏南经济模式、浙江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经济实力大增。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使这些地区发展变化令人瞩目。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以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化的地区,它的发展经历了超强优势,高速发展—暴露问题,发展受阻—理性反思,科学规划的过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节内容围绕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行设计。教材大量引入事实材料和图表,便于学生理解,发展思维。教材内容简单,但牵涉的知识面较广,需要在教学中予以说明。教材通过“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一醒目的小标题,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优势的形成主要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所决定,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性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得以体现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阐述了不同阶段因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工业发展呈现不同态势,旨在使学生了解沿海地区经济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等。在教材中,除了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课文外,还有丰富的插图和阅读材料。这些内容都是教师组织学生自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素材。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教科书中各种不同内容的教学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有利于知识、能力、方法和品德的发展过程。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2.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教学难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教具准备电脑、视频展示台;东南亚与我国东南沿海的小比例尺图;珠江三角洲大比例尺图。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一课时:对外的前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第二课时:问题与对策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思想束缚,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5.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二、过程与方法利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来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经济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反馈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发展情况和效果,培养学生对所学所得的运用能力,并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营造有利氛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获取资料的做法,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2.注重学生形象思维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居基础地位,工业居主导作用。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长三角的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珠三角的外资企业都是其中的推进工业化的典型。它们的发展经历了超强优势、高速发展—暴露问题、发展受阻—理性反思、科学规划的过程。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化的地区。珠三角在率先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也比国内其他地方更早地遇到了“矛盾凸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