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专练(三)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呼伦贝尔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的形成可追溯至森林茂密的中生代白垩纪,其中大部分煤层上覆剥离物薄,极适合露天开采。20世纪90年代,宝日希勒镇众多小煤窑在草原上开采煤炭,经过十几年开采,这片草原出现了一个个的塌陷大坑。经整顿,小煤窑撤去,草原上却出现了上千个沉陷坑。据测算,受影响的草原面积达到20平方千米,塌陷区域面积达到了2.24平方千米。下面图1示意呼伦贝尔的煤矿分布,图2示意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沉陷坑。图1图2(1)描述图2中塌陷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2)简述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治理措施。(3)说明应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呼伦贝尔的煤炭资源。[解析]第(1)题,塌陷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应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方面来分析。由材料“经整顿,小煤窑撤去,草原上出现了上千个沉陷坑”可知,地表形态由平坦的草原变成高低不平、塌陷大坑相连的状态;因露天开采煤炭资源,该区域植被覆盖率降低,荒漠化加重,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气候更干旱,气温年较差增大,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对于塌陷区域水文的变化,不少考生容易错答成“地表水增加,地下水位上升”,认为塌陷区域地势较低,易积水,但他们忽略了露天开采煤炭资源对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后,其涵养水源功能减弱,气候更加干旱,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第(2)题,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治理措施可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如回填采空区,保护好表土层,恢复植被,加强对地面塌陷区的监测,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等。不少考生易漏答“加强对地面塌陷区的监测,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等。第(3)题,合理开发利用呼伦贝尔煤炭资源的措施可借鉴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措施和鲁尔区整治措施,从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例如综合利用能源,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等。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易更多地关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漏答节约水资源,废弃物达标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要点。[答案](1)该区域地表形态由平坦的草原变成高低不平、塌陷大坑相连的状态;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气候更干旱,气温年较差增大,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覆盖率降低,荒漠化加重。(2)加强对地面塌陷区的监测,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对地面塌陷区进行回填并覆盖土层,平整土地,恢复植被。(3)引进大型煤炭企业,分区域逐步进行综合开发;促进煤炭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合理规划布局,节约水资源,废弃物达标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2.(2019·吉林辽源联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木材是人类主要的生产与生活资料,主要取自森林资源。我国是一个森林覆盖率不高的国家,由于森林资源的短缺,在很多生产和生活方面木材已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但这些材料环境效益不佳。鉴于此,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下图示意我国某国营林场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1)与传统林业比较,说明林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优点。(2)完善该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措施有哪些?(3)分析在很多生产和生活方面木材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4)请就该国营林场林业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林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优点,可从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方面作答。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木材加工业的原料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主要围绕生态旅游作答。第(2)题,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在判断该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中需完善的环节时,要从开采、利用和排放等环节逐个分析。在开采环节中,未能注意采伐与抚育相结合;在利用环节中,未能注意家具制造业和造纸业废弃物的处理;在排放环节中,未能注意禽畜粪便的充分利用。第(3)题,分析木材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立足于资源的性质作答,木材源自可再生资源,在制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