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预习案1、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哪些?。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②“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③“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④“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其中前三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探究案翻译第一段归去来兮(叹词),田园将芜(荒芜)胡(为什么)不归!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自以(让)心为形役,奚(为什么)惆怅而独悲?既然自己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悲愁失意?悟已往之不谏(劝止),知来者之可追(改正)。我已经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出仕)已经不能更改,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实在是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回家为是而做官为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船在水面上轻轻飘荡着前进,微风徐徐地吹拂着衣裳。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微明)。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翻译第二段乃瞻(看到)衡宇,载(一边)欣载(一边)奔。才看到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院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携幼入室,有酒盈樽(酒杯)。引(拿起)壶觞以自酌,眄(斜视)庭柯以怡颜。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满杯。我拿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酌,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审(明白)容膝之易安。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更)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园日涉(走)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天天到院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虽然设着但经常关闭。策(拄着)扶老(拐杖)以流憩,时矫(抬起)首而遐观(眺望)。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随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云无心以出岫(山峰),鸟倦飞而知还。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疲倦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景(通影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徘徊)。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我手抚孤松徘徊。合作与探究1.细读第一段,品味作者回家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回家途中十分的迫切2.这种心情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研读第二节1.陶渊明从哪些方面写了隐居后的生活。中间部分作者极力描写归田的生活乐趣,大致分为四个方面: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在第二段写到初见家门之时,“载欣载奔”,一派狂喜之态。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尔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从“引壶觞以自酌”到“审容膝之易安”几句,写饮酒自娱之乐与傲然自得之情,随后作者将笔锋从写居室转到了写庭园,甚至到高处、远处等目光所及之处,精心选取了园日涉、策杖流憩、抚孤松、出岫之云、知还之鸟等几个画面,再加上前面的引壶觞自酌、倚窗寄傲等生活场景,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表面写景,实则抒怀,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第三段中作者听亲人说知心话,以琴书为伴,乐以忘忧。接着在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从出游方式到途中所见之景,作者都娓娓道来,春意盎然,诗意盎然,趣意也盎然。作者触景抒怀,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也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2.这一段中提到了“松”、“菊”有什么象征意义?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时感到无限欣慰————任世事变迁,世态炎凉,喂我不变,所求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