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快乐的人——给女儿的一封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用故事类比说理的方法。2、在阅读中抓住文章关键语句,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能够运用文章介绍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做个快乐的读书人。【教学难重点】1、能用简洁的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理清文章脉络。2、体会文章中用故事类比说理的妙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以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方式的调查导入,常见的方式有当面交流、电话交流、第三者的搭桥交流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父亲对女儿以书信的方式沟通交流的文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二、作者简介刘墉:号梦然,祖籍北京,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及画家。其作品以教导读者如何面对人生为己任,行文穿插各种小故事及自己的人生体会,虽无特别的哲理智慧但却颇有寓教于乐的功效。三、整体感知1、注音2、教师结合小组发言进行小结:第一部分:读书要消化,不能只讲数量和速度。第二部分:以到博物馆的事例作类比,进一步说明读书不能只讲数量和速度。第三部分:快乐读书要学、习、思结合。第四部分:快乐读书还要学以致用。第五部分:希望女儿做个快乐的读书人。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文章主旨:文章批评了几种不正确的读书方法和目的,提出了作者对读书的认识,希望女儿做个快乐的读书人。(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能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可使会说的同学或理解力强一些的同学带动能力稍微差一些的同学,此环节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四、再分小组讨论交流,对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理解。1、文章批评了几种不正确的读书方法?学生的理解可能有:①只讲数量和速度,不讲理解(质量)。②只管比赛考试,不去欣赏、享受。③只知道“学”,不知“习”和“思”。④只顾读书,不能学以致用。(此题可锻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也是对学生缜密思维的一次训练。)2、对文章中用故事类比说理的方式的理解。学生的理解可能有:运用女儿参观历史博物馆的经历作类比,既有利于说明做事只讲数量和速度的害处,又能使女儿理解和接受所讲的道理。作者谈自己栽种番茄的体会,目的是使女儿明白读书与运用的关系,读书一定要学以致用(在对学生答案推敲的过程中理解用故事说理的好处,教学中也教给学生这种对话的策略这种策略说不定马上就会学以致用。)学生设题:学生对文章语言、内容、主旨提出自己不懂或有待探讨的问题可能有:1、标题“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的理解问题。对策:快乐的读,快乐的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2、第四部分中作者用“种番茄”作比方来形象说理的问题。对策:学以致用或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体现出学习的最终目的。3、现行教育体制导致读书的不快乐的问题。对策:1、不快乐的根源在于考试制度。2、明白读书的目的。4、怎样才能作一个快乐的读书人的问题。对策:读书要“咀嚼”、“欣赏”、“享受”;读书要学、习、思结合;读书还要学以致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强调语文个性就是强调学生个人再学习过程中的独立价值和独特的感受”,所以教学中要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读文章,这正是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的最好体现,此时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的最佳时期。)五、教师小结及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