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①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②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与要求、③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④懂得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⑤理解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⑥理解我国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2)能力目标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过程与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②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教学重点(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难点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学们知道我国目前政治生活中一件重要的大事吗?学生: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教师;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学习十七大报告。播放十七大有关分配制度的视频资料:教师:同学们能从这段视频资料中得到什么重要的信息吗?学生回答。教师以此导入按劳分配。三、教学过程问题1:(1)按劳分配是在何种所有制条件下适用?(学生甲:公有制经济范围内)(2)按劳分配的依据是什么?(学生乙:劳动)(3)分配的内容是什么?(学生丙:个人消费品)(4)分配的原则是什么?(学生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上述问题幻灯片显示。教师:产品如何分配,新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曾有人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实行平均分配;也有人说,按需分配更好,同学们讨论讨论,我国现阶段能否实行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鼓励各小组踊跃发言)会导致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必然养“懒汉”,导致人人都不努力工作,1教学过程它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导致普遍的贫穷。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总水平还不高,劳动产品没有极大丰富,按需分配条件不具备。在此基础上请同学回答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按劳分配的意义。分析书中(P.63)小吴一家的例子,请同学找出哪些人的哪些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仍然存在非按劳分配方式。问题:我国存在的非按劳分配有哪些形式?你能够举例说明吗?请两位同学回答即可,教师关键要注意学生所举的事例是否与所说的分配方式相符,并加以点拨。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按资本要素分配:私营企业主税后利润、利息、股息收入等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科技、信息工作者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凭借土地取得收入。如出租房屋的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私企和外企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问题4:工资是按劳分配吗?学生对此问题讨论,得出初步结论。(鼓励各小组竞争回答,可能回答是或不是)教师点拨: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工资是按劳分配;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试试身手:判断下列收入各属于什么方式的分配所得?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劳动)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管理)3、铃木(董事长)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资本)4、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土地)5、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一年净赚2.5万。(个体劳动所得)6、中国科技大学6名学生,参与研制的中文语言合成技术,可与IBM国际语音识别技术媲美或互补,由此诞生了我国首台“能听会说”汉语的电脑。他们得到了总计668.85万元的技术股权奖励。(技术)问题6:从上述事例中你能总结出我国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什么积极意义吗?请各小组发言。教师点拨。(P.64)正是因为如此,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都有所论述:展示幻灯片。问题7:上述我们分析的分配方式在我国地位是否一样呢?学生回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按劳分配主体非按劳分配并存总结出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