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语文下学期《信陵君窃符救赵3》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9——11段,积累实词、虚词。2掌握重点文言现象。学习重难点: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学情调查,情境导入】一、重要语句翻译(1)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2)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3)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4)请数(shǔ)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xiàng)自刭,以送公子。【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研读9—11段,分析本段重要词句(1)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2)公子与侯生决,侯生果北乡自刭(3)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4)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5)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6)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7)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8)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二、文本内容分析1.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信陵君能够完成退秦存赵历史使命的原因。2.侯嬴为什么要“北乡自刭”?信陵君又为何不加劝阻?3.在这篇课文里突出表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识,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三、巩固拓展为存赵,信陵君窃符并椎杀晋鄙。世人往往喜于公子礼贤下士,急人之难,言其大义大仁。然而,为夺兵却杀魏领兵大将,我们应当如何评价他呢?【达标训练,巩固提升】1.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引:拉;赞:赞扬B.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数:多次;故:故意C.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勉:努力;从:随从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闻:听说;资:蓄积2.下列各句中的“过”与例句中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于1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A.行过夷门,见侯生B.愿枉车骑过之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D.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羸闻如姬父为人所杀B.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C.吾攻赵旦暮且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D.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4.翻译下列句子:①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②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③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④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军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唇亡则齿寒,在当时紧张的情势之下,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必将亡,信陵君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而新中国建立不久之后的抗美援朝也是我国“急人之困”的壮举。这些都让我们明白,很多时候,当我们救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救助自己。所以信陵君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和高尚品质在当代仍然有着积极意义,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积累本节课的文言知识:【预习指导,新课链接】结合学案,预习《垓下之战》:1、熟读文本,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语法现象,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学会鉴赏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知识拓展链接之《史记》中的成语:【胶柱鼓瑟】〖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背水一战】〖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跖犬吠尧】〖解释〗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各为其主。【一饭千金】〖解释〗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安堵如故】拼音:āndǔrúgù解释: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