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标准练3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214页1.[2020·桂林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至清中叶,朝廷极力控制民间贸易的规模和实力,对于商民出海不但不予鼓励和扶持,反而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限制,对于东亚海域的庞大市场,始终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不是广开利源大力发展贸易,而是不计经济税收之得失,寓种种限制于对外商品流通之中,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势力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民间海上力量也就难以与有着国家强大支持的西方殖民航海势力相竞争。——摘编自范金民《明清海洋政策对民间海洋事业的阻碍》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晚清政府海军近代化改造和近代海军的建设正式提上议程。1880年,清政府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在天津设立海军营务处。到1884年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然而,在海军建设上,李鸿章等人深信“造船不如买船”,滞缓了本国造船体系的发展,海军无力自行补充。从海军部署情况分析,近代海军部署基本距制造所在地较近,而作为列强侵略重点的区域几乎游离于海防体系之外。在战略指导思想上,重“守”轻“攻”,火炮大口径居多,速射炮较少,使得海军装备吨位重、航速慢、灵活性差,同时甲午海战中“避战保船”的战略防守思想最终损失了制海权,消极防御导致了北洋海军的覆灭。——摘编自王佳俭《李鸿章与北洋舰队—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失败与教训》材料三当今世界,中国要成为海洋强国,就必须进行范式创新。以往或通过军事、或通过经济等单一领域手段成为海洋强国的范式将难以被继续复制。中国必须同时兼顾海洋控制、海洋复制和海洋治理三大议题,中国的海洋经济活动早已遍布世界大洋各个角落,中国海上力量在应对海盗、跨国犯罪、恐怖主义、海上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摘编自胡波《国际海洋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战略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至清中叶中国海洋政策的指导思想并分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近代海军建设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失败的原因。(11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6分)解析:(1)指导思想:根据材料“明至清中叶,朝廷极力控制民间贸易的规模和实力,对于商民出海不但不予鼓励和扶持,反而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限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限制民间航海力量与海外交往,厉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从经济、国家安全等角度回答。经济方面,如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国家安全方面,如对西方殖民扩张,实行消极防御,担忧沿海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海患等。(2)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坚船利炮对国人的刺激是晚清海军建设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1880年,清政府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在天津设立海军营务处”可知,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传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有志之士爱国心的驱使,推动了近代海军建设;从主观目的来看,清廷有挽救自身统治的主观愿望。原因:根据材料“李鸿章等人深信‘造船不如买船’,滞缓了本国造船体系的发展,海军无力自行补充”可知,中国船舶制造业落后;根据材料“在战略指导思想上,重守轻‘攻’,火炮大口径居多,速射炮较少,使得海军装备吨位重、航速慢、灵活性差”“同时甲午海战中‘避战保船’的战略防守思想最终损失了制海权,消极防御导致了北洋海军的覆灭”可知,守旧的军事指导思想和消极抵御方面导致制海权丧失;从根本原因来看,落后的封建制度是近代海军建设失败的根源。(3)认识: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必须进行范式创新……中国必须同时兼顾海洋控制、海洋复制和海洋治理三大议题……中国海上力量在应对海盗、跨国犯罪、恐怖主义、海上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转变观念、创新、国际合作、大国责任以及对外开放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指导思想:限制民间航海力量与海外交往,厉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面对西方殖民扩张,实行消极防御;担忧沿海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海患。(2)历史背景:西方坚船利炮对国人的刺激;西方先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