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型集训题型1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195页1.[2020·佛山市高三二模]马克思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运用唯物史观,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英国的殖民侵略破坏了印度的发展历程B.印度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英国帮助C.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侵略的双重影响D.学习英国是印度发展的必经之路解析: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印度的“破坏”即侵略,客观上有“重建”的作用,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说明了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进行侵略具有双重影响,C项正确;英国的殖民侵略破坏了印度的发展历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没有对材料进行整合,A项错误;“印度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英国帮助”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学习英国是印度发展的必经之路”的说法绝对,D项错误。答案:C2.[2020·桂林市高三二模]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发现。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往往重点介绍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中的阶级斗争学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中国的政治、经济有别于西欧B.维护国共两党合作的现实需要C.两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全面D.十月革命否定了剩余价值学说解析:据材料“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往往重点介绍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中的阶级斗争学”可知李大钊、陈独秀的介绍偏向于唯物史观而忽略剩余价值学说,结合所学可知,剩余价值学说解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原因,中国工业不发达,中国要求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适用于阶级斗争学说,故选A项;国共两党合作是1924年不是十月革命后,排除B项;据材料“李大钊、陈独秀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往往重点介绍唯物史观”可知是李大钊、陈独秀宣传时的选择,而不是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十月革命是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是对剩余价值学说的肯定,排除D项。答案:A3.[2020·德阳市高三二模]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时,会阻碍生产力发展。下列历史事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生产发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经济困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农村经济面貌D.“大跃进”破坏国民经济建设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人民公社化强调“一大二公”,人为扩大公有制规模,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是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选项B正确;农业合作化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选项A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进一步解放发展了农村生产力,选项C排除;大跃进不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D。答案:B4.[2020·鞍山市高三联考]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A.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C.资本主义萌芽个性解放的要求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解析: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反映在思想上是李贽的离经叛道;14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反映在文艺复兴中抨击禁欲思想。文艺复兴矛头并未指向世俗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是天主教神学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故B项错误,C项正确。A项错误,明清思想家并未上升到反封建制度的高度;D项错误,应该说的是宋朝时期。答案:C5.[2020·六盘水市高三联考]14世纪时,一些学者对教会进行攻击和嘲讽,他们揭露的和攻击的对象是教会出现的弊端,要求恢复到基督教原始真义上,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到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人的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应有的地位,从而达到人性和神性的统一。材料表明()A.思想领域兼有新旧时代双重特色B.人文主义者勇于挑战教皇的权威C.人文主义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学术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宗教观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4世纪的学者既有肯定人文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