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同一种实现价值以及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教学重点: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教学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一、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入:歌词《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呀,朋友呀告诉你,他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他在辛勤的工作中,他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幸福在哪里呀朋友呀告诉你他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他在精心的耕耘中他在知识的宝库里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多媒体展示:“黄福荣们”践行了真正的志愿精神材料内容:这几天,举国上下在心系那些仍被埋在废墟下的玉树人的同时,也满含泪水地默念着一个香港义工的名字:黄福荣。因为这个名字,港人的心与国家这场灾难贴得更近;因为这个名字,震灾之痛中的玉树变得更加坚强;也因为这个名字,心向玉树的心更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传颂他救人故事的人无不动容:14日那个噩梦般的时刻降临玉树的时候,在玉树当义工的黄福荣已安全地跑到院中空地,当得知教学楼里还困着三个学生和一个老师时,他义无反顾地两次冲进教学楼救人,不幸在余震中罹难。听说他最后留言的人无不泪流满面:当救援人员把被埋的阿福挖出来一点时并对他说“阿福你坚持一下,我马上救你了。”阿福就问,孩子和老师救出来没有?知道黄福荣对义工精神理解的人无不深受震撼,他早就说过,如果我们志愿者为公益死在路上,是上天给我们的幸福。默默而来,壮烈而去,低调的黄福荣是不会喊口号的,这是他发自内心对义工精神的理解。这也不是他偶然的冲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作为义工的他就为灾区运送赈灾物资来回多次,又在灾后重建时奋战汶川震区3个月。2002年,黄福荣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用心爱心专心1求仁得仁,这一次黄福荣倒在了他热心的义工事业上,倒在了救人的路上,他“幸福”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我们这个时代有无数人从各种角度阐释过义工精神,可是,有多少人能比黄福荣的阐释更接近这种精神的精髓。尤其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自己的承诺,这更加震撼人心,又一次见证了中国志愿者身上可贵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品质。说一说:黄福荣是怎样创造自己人生的价值的?黄福荣们为什么受到大家的钦佩?教师点拨:引用马克思的话——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1)他们的人生价值非常大,他们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的价值。(2)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过去的岁月里,用真实感人的行动(劳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社会,成为我们这个年代最可敬佩的人群。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结论(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想一想:人生价值为什么是在劳动中创造的?劳动财富贡献价值幸福感、成就感。教师点拨:劳动满足社会、人民、他人的需要,劳动使人生存从而证明自身价值,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发展。结论(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劳动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意志和情感证明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证明和实现自己的价值结论(3):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1)没有奉献精神,就没有财富创造(2)没有奉献精神,就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没有幸福感可言。(3)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多媒体展示:课文第103页《漫画》——走不出自我的人思考:这样的人幸福吗?教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