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4因果类选择题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198页1.[2020·秦皇岛市高三二模]“士大夫”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战国典籍中表示等序列仍用“大夫士”。大夫士与士大夫表面看去只是前后颠倒了一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重大变化:大夫士强调的是等级;土大夫指的是阶层,它的特点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混合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随着官僚制度的兴起,“士”大显身手的结果B.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士”阶层C.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解析:材料信息是,战国时期原先按照分封制等级排列的“大夫士”变为知识分子和官僚的结合体“士大夫”。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说明随着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古代贵族政治逐渐向官僚政治转变,而伴随着官僚制度的兴起,“士”开始大显身手,故A正确;商业活动与题干表述的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无关,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故C错误;材料信息也未涉及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故D错误。答案:A2.[2020·荆州市高三一模]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地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承担了向江南、福建、广东供给粮食的任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货币制度的改变B.交通方式的变革C.地区经济的差异D.土地制度的调整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地取代江南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担负向以经济作物种植扩大的江南福建广东地区供给粮食的任务,C项正确;粮食供给区域的变化和货币制度变化无关,排除A;古代中国的交通方式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排除B;明清两朝的土地制度依然是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排除D。答案:C3.[2020·娄底市高三联考]南宋绍兴初年,冬小麦成为稀缺粮食,一斛麦竟至万二千钱。为了满足百姓需求,朝廷多次下诏劝民种麦。造成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长期战争和经济凋敝B.北方移民的骤然增加C.交纳岁币的现实需要D.饮食结构的合理调整解析:南宋疆域主要在淮河以南,人们的主食是水稻,由于北方移民的增加,从而导致小麦的需求量增大,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凋敝,A错误;交纳岁币和冬小麦稀缺没有关系,C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饮食结构的合理调整,排除D。答案:B4.[2020·白城市高三二模]导致下表中英国就业人口各职业比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职业时间农业工商业其他职业1811年35%45%20%1841年20%43%37%1871年14%55%31%A.新航路开辟B.圈地运动C.工业革命D.殖民扩张解析:根据图表时间“1811年、1841年、1871年”以及图表中农业比重不断下降,工商业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可知,导致图表中各职业比重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故选C;15世纪到16世纪是新航路开辟,同时进行殖民扩张,排除AD;圈地运动在15世纪末开始的,排除B。答案:C5.[2020·宜春市高三联考]1895年,状元张謇在南通开设大生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饲虎”。张謇这么说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派所创办的工业的限制B.清政府阻挠民间办厂C.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府的压制D.劳动力问题无法解决解析:“捐弃所恃,舍身饲虎”反映的是张謇开办企业受到多方的压迫,主要是外国资本主义的竞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故C正确;大生纱厂是民族工业,不是洋务企业,排除A项;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劳动力的问题,排除D项。答案:C6.[2020·安阳市高三二模]“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D.通货膨胀严重解析:题干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致使人们的购买力低下,生产相对过剩,故B项正确;AC是1929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但题干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与通货膨胀无关,D排除。故选B。答案:B7.[2020·池州市高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