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与讲授结合【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随意播撒的种子,根的生长方向为什么总是向下?为什么向日葵的头状花序会随太阳转动呢?这一切都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关。新课讲解:一、植物的向光性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表现出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是植物的一种应激性。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密切相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找出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1)实验材料:胚芽鞘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状物。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装置实验处理(自变量)实验结果(因变量)结论1黑暗直立生长单侧光照射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外因)2单侧光弯向光源生长3均匀光直立生长实验分析:几组实验差异:有无单侧光的照射——单一变量现象:1号、3号直立生长;2号向光生长结论: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生长(3)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2实验分析:两实验差异:有无胚芽鞘尖端——单一变量现象:1号向光弯曲生长;2号不生长结论: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4)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3实验分析:两实验差异:锡箔套遮光部位不同——单一变量现象:1号向光生长;2号直立生长结论:胚芽鞘的生长与弯曲与尖端有关,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通过上述几个实验,达尔文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2、詹森的实验结论: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拜尔的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而造成的。4、温特的实验琼脂片分析:两实验差异:使用的琼脂块是否用尖端处理过——单一变量现象:对照组不生长;实验组弯曲生长结论:胚芽鞘顶端确实可以产生某种向下运输的并能引起胚芽鞘生长的物质。5、生长素的本质——吲哚乙酸(IAA)植物体内具有生长效应的物质除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6、植物激素的概念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除生长素外,还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由色氨酸转变而来。2、分布: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3、运输横向运输:从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1)运输方式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2)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地上部分:A、层次越高的枝条相对下面的枝条为形态学的上。B、以树干中轴为基准,同一枝条距中轴越远则是形态的上。地下部分:A、以地面为基准,距地面越深的根为形态学的上。B、以主根中轴为基准,同一侧根距中轴越远则是形态学的上。四、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由图可知: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产生生长素进行横向运输,从向光一侧运到背光一侧,所以,向光一侧生长素少,细胞生长的慢;背光一侧生长素多,细胞生长的快。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多,背光侧细胞生长快,向光弯曲。课堂小结: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主要指吲哚乙酸。2、在胚芽鞘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作用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3、极性运输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4、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原因是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生长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