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运用简单判断一、教学提纲(一)判断应恰当1.判断的含义。2.判断的语言表达形式。3.判断的逻辑特征。4.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5.判断的分类。(二)“质”“量”应准确1.直言(性质)判断的含义。2.直言判断的结构。3.以“质”和“量”的标准划分直言判断。4.直言判断的种类。5.准确运用直言判断的要求。(三)“关系”应明确1.关系判断的含义。2.关系判断的结构。3.对称性关系的含义。4.传递性关系的含义。5.恰当运用简单判断的意义。二、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本框的逻辑结构本框负载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说明如何才能形成一个恰当的简单判断;用心爱心专心二是说明如何从质和量的角度把握直言判断;三是说明关系的逻辑性质。1.判断应恰当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无所断定,也就无所谓真假。有所断定和有真有假是判断的逻辑特征。要形成一个恰当判断,首先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其次在概念、质量、关系(包括条件关系)的把握上必须明确、准确。逻辑学界对判断有不同的分类,这里是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的标准,将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的。2.“质”“量”应准确判断的质是指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判断的量是指判断对对象的数量范围的断定。直言判断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共有六种判断形式。3.“关系”应明确关系可以存在于多个对象之间。这里主要讲授二元关系的对称性与传递性。(二)本框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1.判断应恰当(1)探究活动。这部分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旨在说明如何才能形成恰当的判断。这里的问题答案是:赶马人的判断“‘腿多’跑得更快”,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错误判断。2.“质”“量”应准确这部分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2)第一个探究活动。此探究活动旨在说明准确使用直言判断的量项的重要性。这里问题的答案是:此翁的错误是把特称量项误用为全称量项,应该说“有的该来的没来”,“有的不该走的走了”。(3)第二个探究活动。此探究活动旨在说明形成正确的直言判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材料一的不妥之处在于:“中学生”与“重要阶段”,是判断的主项与谓项关系搭配不当,应该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用心爱心专心材料二的不当之处在于:“仙人掌”“也不是植物”,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作为全异关系,可以改为“也不是树木”。材料三的不当之处在于量项“有些”的误用,应该改为“所有”。3.“关系”应明确这部分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4)第一个探究活动。此探究活动旨在测试学生对关系的判断是否明晰。这里问题的答案是:这间房子里至少有四个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孙子──父亲、叔叔──爷爷。(5)第二个探究活动此探究活动旨在训练学生对关系对称性的把握。这里问题的答案是:材料一的“关系”能够成立。材料二的关系不能成立。材料三的关系有时成立,有时不成立。(6)第三个探究活动此探究活动旨在训练学生对传递性关系的把握。这里问题的答案是:材料一的“关系”能够成立。材料二的关系不能成立。材料三的关系有时成立有时不成立。(7)第四个探究活动此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辨析关系的性质。这里问题的答案是:那些无赖将朋友这种偶传递关系强化为传递关系,老人的智慧表现在:用反传递关系对付其不当的强化关系。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