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第三讲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一、考纲要求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二、考题回放考点考题角度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005全国卷一:理解“吞咽”的含义比喻义2001全国卷21:“开门”“关门”的含义比喻义1999全国卷:文中的比喻分别比喻什么比喻义2005辽宁卷:理解“切梦刀”的含义(请根据文意加以阐释)比喻义概括义2005上海卷7题:“体无完肤”的含义比喻义2005浙江卷:“似乎”的含义概括义2005江西卷:“匆忙走路的人”的含义概括义2001春季:“黄土”的象征意义象征义概括义2004北京春季:“雁阵”的含义象征义2003北京春季:“蓝”、“灰”、“白”的含义概括义2003北京高考:“领受”、“感悟”能否互换概括义2003上海高考12题:“一”的含义概括义2004湖南卷19题:为什么用“扮”“装”?概括义2000上海高考卷13题:“核心和含义”指的是什么?概括义2004上海春季: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表达作用1998全国卷:反复使用“便”、“领取”的好处表达效果三、知识结构1.哪些是文中的重要词语“重要词语”是指对文本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或体现作者观点的,或反映深层含义的,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词语。2.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进行理解考试一般不考词语的词典义,而是考语境意。词典义是词语在词典中找得到其解释的词条,是人们在使用词语时约定俗成的含义。语境意往往是词典中没有的意项,它是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形成的临时意义,只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存在,脱离了语境,其临时的词义就不复存在了。在散文阅读试题中,词语的语境意一般指以下情况:(1)概括义概括义指某个词语对上下文的某一段文字内容所概括的意义。理解词语的概括义,一般要准确地理解原文某部分所说明或阐述的基本内容、范围和意义。(2)比喻义比喻义是指借用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所产生的新的意义。理解与确认词语的比喻义,关键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3)引申义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进行推引,从而生出的其他意义。理解词语的引申义,重要之处在于从上下文的语境中,把握文脉,进行分析和理解。(4)隐含义隐含义是指词语中暗含着的意义。理解词语的隐含义,应该抓住文本的重点语句认真揣摩,把文本深埋的语义挖掘出来。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5)附加义附加义是词义中非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部分,但也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根据。附加意义主要表现在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态度色彩(严肃、敬重、鄙视等)、语体色彩(书面语、口语等)。(6)象征意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站在文本全局,联系上下文语境,从作者的思想倾向、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特、风格特点等方面揣摩才能准确解释词语的含义。(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特殊含义)“文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本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在理解任何一个词语时,这两种含义在阅读分析过程中都必须同时起作用。2.明确指代词的含义。文本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动植物及天上地下的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找出指代内容。一般代词指代内容,应把握如下:①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引起”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等等。②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③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适。(代入法)3、对词语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4.对词语的引申义、特殊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5.对词语的理解还需要一些语法知识,如构词法、词语或短语的结构特点等。6.认识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缘由它的表达作用。有时试题要让考生体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具体一些,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