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词类活用专题讲座教学目的: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词类活用,能区别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现象。2、能对几种较常用的词类活用现象加以识别。3、能够结合词类活用的特点进行准确的翻译。教学方法:结合成语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歌曲《牵手》的歌词:“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初读这首歌词,觉得其句法简直是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细细品味,又觉得生动贴切,温馨感人。“悲伤”“幸福”“快乐”“追逐”等词的成功活用,将生死相依、苦乐与共的氛围营造出来,令人悠然神往、感慨至深。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没有月亮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鲁迅《药》:“老栓,就是运气了你!”毛泽东在写于1917年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对当时中国孱弱的现状,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的主张。活用得好,可使妙笔生花,取得“化平实为生动”的效果。二、弄清词类活用概念,让学生举出自己熟知的词类活用(结合练习一)词类的活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有固定属类的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充当别的词类使用,就叫作词类的活用。三、词类活用分类:(一)名词的活用:1、活用为一般动词:①、副词+名词。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它用心爱心专心名词的活用①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如一般性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②名词活用为状语动词的活用①动词活用为名词②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用如名词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如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数词的活用①数词用如名词②数词用如动词③数词用如副词一般不能修饰、限制名词。如果名词用在副词之后,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如: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数",副词,义为"屡次";"目",名词,义为"眼睛";名词用在副词之后活用作动词,"目"在这里的意思是"用眼睛示意"。不蔓不枝。(《爱莲说》)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成语验证:不毛之地莫名其妙不胫而走先礼后兵不翼而飞观望不前未雨绸缪②、名词+名词。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既不是偏正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就把它们看成是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也即后一个名词或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沛公军霸上。(《鸿门宴》)"籍",义为"户口、名册",名词;"吏""民"亦为名词。它们之间既不存在并列关系,也不存在偏正关系,把它们当作主谓关系也显然不妥,只有把它们看成动宾关系,即把"籍"看成动词,解释为"登记……户口或造……名册",才合乎情理。而把"沛公军"理解为"沛公和军队"或"沛公的军队"都是不符合文意的,看成动宾关系更无从谈起,这里只有把它们看成主谓关系,即把"军"看成动词,解释为"驻军、驻扎",才符合句意、文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阿房宫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成语验证:纨绔子弟一诺千金轻车熟路车水马龙身体力行③、能愿动词+名词。助动词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意愿和可能、必要等的动词,如“能、会、应、肯、要、愿、须”等。助动词后不带名词,如果带了,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名词"水"用在助动词"能"之后,当活用作动词来讲,义为"游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沛公欲王关中。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成语验证:能文能武④、助词"所"+名词。我们知道"所"加上动词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如"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所"后加上名词,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作动词了。如: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货"原来是名词,义为"财物",用在"所"字后,活用作动词,义为"买",前后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这种名词活用的情况比较少见。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用心爱心专心⑤、名词+而+动词/动词+而+名词。其中"而"为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而"表示顺承关系,连接的是表示先后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