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时间的基本单位,常用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2)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会进行长度和时间的估测。【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现象、生活现象去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有趣。(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体会物理学的广泛,体会物理学的严谨性,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难点】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展示视觉误差图,问到底哪一个正方形高?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所以必须用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节课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语二你们知道生活中可以有哪些比较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两种最基本的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比较。导语三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比较,那么有哪些比较呢?(学生回答)师:各行各业都需要比较,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两种最基本的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比较。(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各种比较【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比较?师:拿出长短粗细不同的两支铅笔,请学生说出这两支铅笔可以进行哪些比较?(长短、粗细、颜色等的比较)【投影】百米赛跑时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比赛情况。【议一议】让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运动员之间可以进行哪些比较?(如:高矮、胖瘦、运动快慢的比较)【试一试】放两杯温度不同的水,要求学生把手放进水中后,请学生说一说两杯水可以进行哪些比较?(冷热、水量等的比较)【总结归纳】没有比较就不能鉴别,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基本方法。比较可以分为: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两种。【点拨】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即使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量就是测量单位。长期以来各国各个时期使用的单位各不相同,以长度为例,就有尺、英寸、米等。为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制。【讲述】教师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并描述它们的长短、大小、远近。然后设疑“老师手中的尺子与黑板比它很短,与粉笔比它很长”(通过列举一些事例让学生理解: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讲述】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2.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提问】在小学里我们曾经学过哪些长度的单位?【学生举例回答】米、分米、厘米……【提问】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指甲的宽度用米做单位适宜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适宜地使用长度的单位?讨论、小结)长度的SI制单位是米(metre),用“m”表示。(再次出示:米尺,加深米概念)师:用米做单位描述太困难时,可用其他的长度单位。如测量较大的距离,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测量较小的距离,一般用厘米、毫米做单位;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更小的单位,如微米、纳米等。(“纳米”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教师适当补充说明,让学生领悟科技的发展)【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比米大的有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in)、厘米(cm)、毫米(mm)、微米(pm)、纳米(urn)。【提问】其他单位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何?【点拨】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总结】各个单位之间的进律可以这样写:单位间的进率为:【展示】一本物理课本。【提问】要想测出一本物理课本的长度,你有哪些办法?说出你的办法来。(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过渡到1.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实验探究】自备一张白纸,仿照身边的刻度尺,自制一把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