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教学目标】1、学习西文条理清晰、语言平实、通俗易懂的写作特点。2、了解机器人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正确认识机器人技术在21世纪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说明:这是一篇介绍有关机器人知识的科技说明文。文章由一个生动的事例引入,然后用3个小标题“机器人的昨天和今天”、“机器人智能与人类智能”、“机器人走向21世纪”清晰地展示了要说明的主要内容。在正文部分,作者从机器人的昨天说到今天,又从今天说到明天,全面概述了有关机器人的知识,条理十分清晰,让人们对机器人技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介绍了机器人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把握文章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特点,体会文章平实、准确的特点。2、难点:把握机器人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说明:这是一篇介绍有关机器人知识的科技说明文。条理清晰,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对于内容的理解,作为高中生应该没有什么障碍。但是文章是怎样写才使得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教学的重点落实在对写法的研究,对语言的研究。设想以“机器人智能会超越人类智能”的辩论,带动学生对说明语言的研究与理解,体会语言的准确。【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国内公映的美国科幻大片《我,机器人》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电影里的机器人给人们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也让人们再次关注现实世界的机器人。如今,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新的机型、功能不断涌现。但什么是机器人?人们仍莫衷一是,由于机器人涉及“人”的概念,成为了一个迷人的哲学问题,给了人们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21世纪机器人在工业、服务业、娱乐业及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二、作者简介三、整体感知1、注音2、文章结构全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引言部分:由机器人“深蓝”战胜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提出几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出了两个问题:1、机器人是否真的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奇特而神秘呢?2、机器人的大量出现会在我们习惯的生活中掀起些许波澜吗?第二部分:机器人的昨天和今天。重点介绍了机器人的起源及发展的历史。1、机器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我国西周的工匠偃师就已制造了会歌舞的偶人,堪称人类记载最早的机器人。2、1950年,美国的乔治·迪弗发明了第一台工业用机器人。3、1995年,全世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约为65万台,同年世界机器人的销售额达到了57亿美元。4、1995年,日本每万名制造业人员中就拥有机器人210台。5、我国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A:用于焊接、装配、搬运等用途的工业机器人;B:用于水下、爬壁、管道等实用性机器人;C:用于防核辐射、防化侦查、防暴排险的特种机器人;D: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先后研制成功“探索者号”1000米无缆水下机器人和6000米自治型无缆水下机器人;F:1994年清华大学成功研制出“室外智能移动机器人。第三部分:机器人智能与人类智能。着重介绍了智能机器人的功能特征、机器人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1、智能机器人的功能特征:①能够部分模拟人脑活动②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③有效地适应环境变化④有自学习、自治和容错、纠错功能四、合作探究1、“机器人的昨天和今天”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机器人的起源及发展的历史。作者从“机器人(robot)”一词的来源说起,然后追溯它的发展历史,并指出,公元前3世纪,“我国西周的工匠偃师就已制造出了会歌舞的偶人,堪称人类记载最早的机器人”。接着举例说明它的发展历史,指出“1950年,美国的乔治.迪弗发明了第一台工业用机器人,从此拉开了机器人快速发展的序幕”。并说明“第一台工业用机器人问世到48年后的今天,机器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如今,机器人技术已成为一个学科跨度大、应用领域广的新兴交叉学科”。然后从应用领域、功效作用、数量及销售额、品种类型、使用密度等方面介绍了机器人在今天迅速发展的情况,说明机器人产业正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在世界工业的自动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