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四正确识用词语(包括“熟语”)一、考点说明《考试大纲》对这个考点的说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能力层级是D。这里的词语包括实词、虚词两部分,熟语单列一个考点复习。实、虚词考察的重点是对常见实词和虚词的使用能力的考察。常用词语是指在汉语交际中经常用到的、出现频率高的词。至于那些已经失去生命力、在现代汉语交际中偶尔用到的词,高考不涉及。这个考点的考察重点、难点是易混词(同义词、近义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辨析能力以及运用,而不是词典里的意义识记、罗列。词语的字典意义与它的语境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但是语境意义是考察的重点。二、命题规律与预测从这几年的考查来看,实词的考查是年年必考,虚词偶有轮空,但是也有实词与虚词放在一起来考查的题型。据此可以预计2008年仍然会出。至于考查形式可能多是实词与虚词合起来考查,但仍然以实词的考查为主,当然也可能将虚词的考查放到第一卷中的语病辨析与修改当中来进行。估计题型仍然以“选择题”为主。三、复习方法与原则1、词语的考查是在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学习和复习词语的第一个原则应该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理解词语的意义、用法。要注意在阅读写作中碰到的熟悉而又容易搞混的那些词语,直到出口成诵。2、在词语运用中理解、揣摩词语,并不断地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要把自己遇到的陌生的字词、不熟悉的词语想办法用到自己日常会话中和写作中。3、要注意养成勤翻字典、词典,勤用工具书的好习惯,这是最基础的工作,必须进行。复习方法在虚词、实词和熟语的具体讲解中涉及。第一节虚词复习方法一、复习方法①解题首先靠预感,论文里面常出现。议论文里经常用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就是由虚词互相呼应,或者单个使用形成的,表示这严密的逻辑思维。因此,要对虚词有很好的把握,就得在论文里面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和语感。②把握词性很关键,语法功能来判断。如:有些彩民拿出月工资的三分之二来买彩票,只由于寄希望于中一次大奖,这种做法不值得效法。这个句子中的“只由于”运用上有重复,“只”是副词,而“由于”是介词,两个在用法上根本不同:“只”表示范围,“由于”表示陈述原因。这个句子中应该删掉“由于”。③复句知识莫小看,词语关联逻辑现。如:小说家应尽可能地把人物对话写的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__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一篇文章。A、虽然而却即使也B、尽管可是而虽然但C、尽管而却虽然但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这明显是一个并列复句,因此第二空只能选择“而”,“可是、相反”都是转折很大的连词,不能用。这第二空就是这个题目的突破口。而遇到这种题目,复句知识是很必要的,所以要狠抓复句训练,对复句知识要非常熟悉,最起码也应该对常见的关联词语记忆深刻,知道它们分别都表示怎样的逻辑关系。④近义虚词细察看,关联逻辑细分辨。如2002年高考词语运用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②你比他只是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③这几天我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C、一再稍微常常D、再三稍微往往像这道题就是三组近义虚词的辨析,难度确实是比较大的。“一再”和“再三”在字典里的释义都是“一次又一次”,两者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如“母亲一再(再三)嘱咐孩子要注意安全”,但用法上还有一些区别:“再三”指人的动作行为,是人主动做出的某种动作行为,,如“再三阻挠”“再三强调”;“一再”指示事情本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波折,“一再受挫”“一再动荡”。⑤虚词色彩要注意,重视词语互搭配。虚词虽说意义比较弱,主要帮助实词造句,但是它还是有意义有色彩的。比如“终于”和“最终”,“以至于”和“以致于”,用法上就有明显的差别。请看下列例句:我们终于制服了敌人。/她终于学会了电脑。(不难看出“终于”一词多用于“积极意义”,属于褒义词)虽然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最终还是没有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经过大量的实验,最终证明钨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