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技巧: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高考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自从2002年文言文翻译这一考点由客观题变成主观题后,已基本稳定,今后应该也不会有大的变化。翻译文言文仅靠做大量的练习并不可取,如果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再辅以适量的强化练习,定会事半功倍。一、高考文言翻译的两条原则(一)原则之一:译文的“信”、“达”、“雅”翻译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用现代汉语表述。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即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套,没有语病;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遣词用语生动传神,富有韵味。这是文言翻译的最高境界,这需要对古今语言有较深的造诣和对文学有较高的修养,作为考生,我们只要向这个目标努力,在翻译时做到“信”和“达”就行了。(二)原则之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里。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表达方式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取意译的方式作为辅助手段,因此,高考时尽量用直译去翻译文言文。二、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一)留即对文言文中的古代专有名词和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可以直接抄录,不必翻译。①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观巴黎油画记》)[译文]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四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译文]深远的谋略,行军用兵的本事,不及过去的那些将领。(二)调即把古文中的倒装句式调整语序,如使动式、意动式、为动式、特殊动宾关系、互文见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使之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①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译文]我终究应当想办法让你活下去。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译文]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为节操而死的臣子。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译文]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没有过这样的东西。用心爱心专心④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译文]遇到平素没有准备的冷僻字,就随即刻制。(三)换1.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或结构换古文中的单音词。①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屈原列传》)[译文](怀王)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②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雁荡山》)[译文]但从古以来的地图、文书,都没有记载。2.用现代汉语单音词换古文中的单音词。①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译文]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问讯。②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中山狼传》)[译文]这时,墨家学派的东郭先生往北到中山国去求官。3.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换与今义不同的词语。①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黄生借书说》)[译文]祖父、父亲积累而被子孙抛弃的,就不用说了。4.用本字换通假字,用今字换古字。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译文]要在天下伸大义。②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擒曹操,应该在今天。5.用适当的词语换古文中的虚数。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译文]知道自己和敌军的实际情况,打多少次仗也不会失败。(四)补1.名词活用为动词,就应补出相应成分。①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狱中杂记》)[译文]如果被投入狱,不问是否有罪,都要用刑具拘系手脚。②道不通,天又大风。(《赤壁之战》)[译文]道路不通,天又刮起了大风。2.补出省略的成分。①岁恶不入,()请卖爵子。(《论积贮疏》)[译文]因为年成不好而没有收入,官吏和百姓出卖爵位和子女。②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中山狼传》)[译文]因现在你竟这样地背弃恩德,就连父子的情分也没有了。3.补出量词。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