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川镇初级中学维稳调研报告刘玉清为了进一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学校和谐稳定,我们迫切需要对难以管理的“问题学生”进行科学管理。“问题学生”会扰乱学校的教学秩序,直至影响班风、校风和学校稳定,甚至造成人为安全事故。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如何科学管理。说管理其实是引导,下面我想就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疏导和教育谈谈自己的做法。一、突出“服”字(一)减少“威服”、增加“说服”教育能不能成功,学生是否服从管理是个关键思想基础,我们保卫处被学生画了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含有强制力的意味。我们身着保安服,有监控设备,本身对学生就产生一定的威慑力。可是如果工作中单靠这种威慑力教育管理学生,取得的效果往往短暂,要想获得长治久安,还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技巧进行思想教育。学生进保卫处本身就有惧怕心理,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大多采取不说话的态度,他们的内心活动不愿表达出来,我们的思想教育就无从下手。因此要营造一种平和、宽容的环境氛围,从班级叫走学生尽量减少轰动,切忌喝斥和指责,向他们表明态度,即:未成年人都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长大,逐渐走向成熟,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如果你们不犯错误,至少有一半的教师会失业。最后一句带有幽默感的话一说,学生往往会放松警惕,把事情的经过缘由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当较多学生共同干了一件坏事,进保卫处之前会攻守同盟。这时我的做法是,在他们放松警惕后,让他们把事情的经过写出来,如果谁不把真实的情况写清楚,一会儿要核对你们的材料,说了假话,要受到惩罚。用写的办法1有利于显现真实经过。此时要把握性质和程度,要把每个人在事情中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造成的损害,谁是起头第1页共6页的人,谁是帮手等整理清楚。最后进行总结,谁犯了什么错误,给同学老师、学校造成了什么程度损害,今后改正时要注意什么等。这样的教育容易让学生信服。如果学生不心服口服,说得再多等于没有说,过后会立即犯错误,容易带来“屡禁不止”现象。(二)肯定正面、纠正反面,促“平服”,辩证施治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会产生矛盾纠纷的思想动因。一天午休起床,我的办公室相继走进两名班主任和两名舍长,经过询问得知,甲宿舍有人哄闹影响乙宿舍休息,其中甲舍长强行闯进乙宿舍进行制止,乙舍长反对说,你是隔壁的,凭什么要管我们。于是发生口角,随后报给班主任。我的第一句话说:“我认为你们两位舍长身上都有可贵的品质”,这是四个人都抬起了头,面露不解的神情,“甲舍长有勇于制止不良习气的思想,你肯定是想让同宿舍的学生睡个好觉,下午要好好学习”。这名舍长听后连连点头。“乙舍长肯定在想,这是我管理的宿舍,凭什么要你来管,你的身上表现出了领导意识,他强行推开门,是对你们宿舍的侵犯,你想要保护自己的宿舍”。第二名舍长听后也连连点头。四个人的心情都放松下来,这时我的话锋一转,“不过.......”,班主任非常配合迅速离开了保卫处(后面的话不用多说)。在这起纠纷中,如果没有前半段,学生不会平服地接受后半段。二、突出“疏”字“疏”的主要任务是梳理思想观念的误区,将纠结在一起相互矛盾的观点解开,扭曲的观念理顺。“导”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用正确观点行动。21.传授技巧,疏导学生。甲女生在上初一时,在楼梯拐角处与乙女生相撞,后怀恨在心。在另一起案件中,甲女生诬告乙女生,造成老师误判断,严厉批评教育乙女生,乙女生在受到冤枉后,纠结一帮人处处找甲女生的麻烦,最终被保卫处察觉。这起事件中最初的起因非常小,如果说一句“对不起”,另一个人一定会说“没关系”,矛盾纠纷也就不会产生。两人第2页共6页在处理矛盾时方式方法都不对,自行解决,缺少第三方参与,更有甚者用诬告的方式发泄情绪。一错再错,不断发酵,最终演化成群体性事件。针对上述情况,我专门写了一篇国旗下讲话稿,疏导学生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其中关键的几句话是:“如果我们不小心伤害了别人,请勇敢的说声对不起,一定会换来没关系,当矛盾较深,不可调和时,要主动寻求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