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焊前的质量控制课时: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施工前就考虑施工质量2、掌握焊前质量控制的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教学重、难点: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2、焊接工艺评定导入新课:焊前的各项质量检验是从什么地方考试的呢?焊前的各项质量检验是焊接质量控制的开始,它主要包括焊接原材料质量控制、焊接焊接前个工序质量控制、焊接工艺评定。“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1、原材料质量控制(1)金属原材料的质量检验焊接结构使用的金属材料种类很多,即使同种类的金属材料也有不同的型号。使用时应根据金属材料的型号,出厂质量检验证明书(合格证)加以鉴定。同时,还须作外部检查和抽样复核,以检查发现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外部缺陷和防止型号错乱。对于有严重外部缺陷的应挑出不用,对于没有出厂合格证或新使用的材料必须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试验及可焊性试验后才能投产使用。(2)焊丝质量的检验焊接碳钢和合金钢所用的焊丝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焊接性能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在使用前,每捆焊丝必要时应进行化学成分复核、外部检查及直径测量。焊丝表面不应有氧化皮、锈蚀、油污等。若采用化学酸洗法清除焊丝上的氧化皮、锈蚀时,应注意控制酸洗的时间,若酸洗时间过长,而又立即使用时,会影响焊接质量,甚至出现裂纹。(3)焊条质量的检验焊条质量检验应首先检查其外表质量,然后核实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焊接性能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出厂的要求。对焊条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进行检查时,首先用这种焊条焊成焊缝,然后对其焊缝进行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测定,合格的焊条其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应符合其说明书所规定的要求。所谓焊接性能良好的焊条,是指在说明书中所推荐的规范下焊接时,焊条容易起弧、电弧稳定、飞溅少、药皮熔化均匀、熔渣不影响连续焊接、熔渣流动性好、覆盖均匀、脱渣容易;并且在一般情况下,焊缝中不应有裂纹、气孔,夹渣等工艺缺陷。焊条的药皮应是紧密的,没有气孔、裂纹、肿胀和未调匀的药团,同时要牢固地紧贴在焊芯上并且有一定的强度,直径小于4mm的焊条,从0.5米处平放自由落在钢台上,药皮不损坏。药皮在焊芯上应同心。药皮偏心的焊条,除发生偏弧外,还破坏其焊接性能。使用焊条时,还需注意运输过程和保管时是否受到损伤和受潮变质。变质和损伤的焊条不能使用。焊条施焊前需经烘干,以去除水分。(4)焊剂的检验检验焊剂时应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焊剂检验主要是检查其颗粒度、成分、焊接性能及湿度。焊剂应与焊丝配合使用方能保证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满足要求,焊接不同种类的钢材,则要求不同类型的焊剂配合。具有良好性能的焊剂,其电弧燃烧稳定,焊缝金属成型良好,脱渣容易,焊缝中没有气孔、裂纹等缺陷。焊剂颗粒度随焊剂的类型不同而不同,如低硅中氟型和中硅中氟型其颗粒的大小为0.4~3mm,高硅中氟型或低硅高氟型的为0.25~2mm。焊剂的单位体积重量(假比重)即lOOcm3的干燥焊剂其重量与体积之比,如玻璃状焊剂应在1.4~1.6g/cm3,浮石状焊剂为0.7~0.9g/cm3。焊剂的湿度要求取100克焊剂在经300~400℃烘烤2小时后,所含水分不得超过1%。焊剂在使用前,必须按规定的要求烘干,没有注明要求的均须经250℃烘1~2小时。2、焊接前各工序质量控制(1)生产图纸和工艺焊接前必须首先熟悉焊接结构生产工艺图纸和工艺,这是保证焊接产品顺利生产的重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及方面:1)产品的结构形式、采用的材料种类及技术要求;2)产品焊接部位的尺寸、焊接接头及坡口的结构形式;3)采用的焊接方法、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焊接顺序等,焊接过程中预热及层间温度的控制;4)焊后热处理工艺、焊件检验方法及焊接产品的质量要求。(2)母材预处理和下料1)母材预处理5)金属结构材料的预处理主要是指钢材在使用前进行矫正和表面处理。钢材在吊装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如果不严格遵守有关的操作规程,往往会产生各种变形。例如:整体弯曲、局部弯曲、波浪形变形等,不可直接用于生产而必须加以矫正。6)薄板矫正多用多辊轴矫平机,卷筒钢板开卷也可采用矫平机矫平。厚板应采用大型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