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一、选择题1.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2.(2013·河北石家庄模拟)右图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而拍摄的人物传记电影——《仰望星空》剧照,2011年12月10日在北京首映。钱学森最大的贡献是()A.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主持实施国家载人航天工程C.参与组织“两弹一星”的研制D.力倡“863计划”“星火计划”3.(2013·吉林长春模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粮食人均不足400千克,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要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途径是()A.开垦荒地,搞好国土开发和整治B.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C.加强科技研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4.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A.它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它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5.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惊人”创举有()①“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②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③“一五”期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A.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B.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C.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D.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7.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是()A.推进近代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B.揭示社会矛盾真实反映社会各阶层状况C.讴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颂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风貌D.以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材为主8.(2013·皖南八校联考)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更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A.19世纪60年代缺乏创作素材B.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C.“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D.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9.《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出自()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0.(2013·合肥模拟)2013年是高考制度恢复36周年。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11.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此图不能反映()A.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民众重视B.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C.“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招生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1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国家重视教育,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提出的指导方针是()A.优先发展教育B.尊师重教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科教兴国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者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