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特点难点分类抓好人才流动中的党员管理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党委成立于1998年6月,目前下设22个基层党支部,管理着实行人事代理、档案托管的1500多名党员。这支党员队伍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高度分散。党员分布在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五大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应聘到南京以外地区工作的近600名,自费出国学习和谋职的120多名。二是文化层次高,专业素质强。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占总数的85%,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生占有相当的比例。三是来源复杂多样。在这些党员中,有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辞职下海经商的,有自主创业成为私营企业“老板”的,有在三资和民营企业“打工”的,也有的是在原单位因犯错误被辞退的,还有的是大学毕业后尚未找到工作在家待业的,他们中有的生活压力大,思想比较复杂。针对以上特点,我们依据《党章》和机关党的工作《条例》的规定,坚持以人才为本,以服务为宗旨,融管理、教育于一体,对人才流动中的党员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努力做到把流动党员管住管好,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做法是:一、对工作相对稳定的党员实行规范管理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党委管理的党员中,户口和工作均在南京的约占45%,这些同志应聘在“三资”和民营企业,工作相对稳定,所在企业经营状况一般也比较好。但他们所在单位都没有建立党组织,党员不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不少党员脱离组织管理已达数年。联合党委一建立,就对党组织关系托管在人才服务中心的党员进行全面调查和走访,并首先在南京XX县区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方法是:按照就地就近就便的原则,以一个单位为依托,把分散在附近有关企业工作的党员统一编入一个党支部,选举支部委员会,履行管理教育党员的职责,对党员实行相对集中管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联合党委已在南京地区建立了跨行业的流动党员党支部22个,并根据党章的规定,配备了支部书记和委员,建立和健全了党支部工作制度,初步开展了覆盖全市的组织网络,使工作在市内的近700多名第1页共7页党员都有了组织依靠,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针对这部分党员应聘在“三资”或民营企业工作,上班时间不能参加组织活动的实际,联合党委既要求党支部按照机关党的工作《条例》开展工作,同时,又不照搬机关的做法,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活动,做到“三定”,即:定时间,每月第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为党支部活动时间;定地点,每个支部相对固定一个活动场所;定内容,根据形势变化和党员思想实际,每次活动突出一个主题。这样做,促进了党支部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基本实现了党员人“下海”、接受组织管理不“下海”,受到了党员的普遍欢迎。湖南路一条街有22名党员因所在单位没有党组织,曾长期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建立党支部后,党员同志每月第一个星期六晚6点准时参加组织活动,大家在一起学习文件、听党课、讨论党员发展等重要问题。他们每次过组织生活都是自带干粮和矿泉水,场所也是借用的一所小学课堂,条件尽管比较差,但每次党日活动都没人无故缺席,出差在外地一时回不来的同志都事先请假。二、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管理人员的流动性是人才服务中心的鲜明特点。我们管理的党员20%左右常年从事市场营销等外派工作,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出差在外地,有的同志上午在北京,下午就到了深圳。对这部分党员怎么管。我们认真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一是从实际效果出发,把这部分党员编入相应的党支部,规定他们每年至少回南京参加两次党支部集体活动,至少6个月交一次书面思想汇报和党费。二是实行跟踪管理,要求出差到外地时间比较长的,凭《党员手册》主动同当地党组织联系,参加当地党组织的活动,并让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在《党员手册》中写明活动内容并签名,返回南京后由党支部进行检查。对没有按这一要求办的,我们就及时批评提醒。三是开辟“流动党员活动之家”。针对这部分党员常年在外流动、缺少固定活动场所,不便于加强管理的情况,联合党委从人才中心专门挤出60余平方米的房子,作为流动党员返宁期间学习、开会和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的场所。事实证明,运用这一方式对流动党员实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