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厚变薄CPA考试教材系列》2004纪念版会计为了能更快地通过考试,建议大家首选要树立一种主观意识,一种我今年一定要通过考试的意识,有那么多人都能通过,为什么我不能?什么时间短啊,参考书没水平啊,统统胡扯,根本就是因为我的主观努力不够,引用金庸常说的一个词儿:只有战胜自已的心魔,树立自信,才会达到成功。这个信念要时刻存在心中。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只是想:能通过最好了,通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想就坏了,不是我泼冷水,干脆,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了,找点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吧。顺便提醒一点:不要对某些资料和某些人过分偏执(包括我的从厚变薄系列),学习要以教材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的做做总结,然后再找一些题,特别要找一些与考试难度相当的题来检测学习的效果,切记不要以会做题为目的,而要以掌握教材内容为根本,不可本末倒置。正确处理好教材与辅导书、习题的关系非常重要。有了大目标,更要做细计划,按计划进度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这是我的学习计划,供参考:第1-11周(04.14-06.29):研读教材,参加视野远程教育,做做章节性的习题.总结学习笔记-《从厚变薄CPA考试教材2004纪念版-会计》。第12-18周(06.30-08.17):多做有相当于考试难度的习题(历年考题、北注轻松过关1、上国会远程教育题)。重点问题,重点攻关,总结典型题目。第19-22周(08.18-09.15):做模拟题,查漏补缺,细读笔记。还有一条,不要依赖电脑,它的学习效果远不及纸介质效率高。因为我的注意力常常会被电脑大大分散掉,比如看看新闻、整理磁盘、优化系统什么的。而传统纸介质学习则能做到专心至致、心无旁鹜。近年及以后考试难度将逐年加大,主观题比重达到50%-80%的目标,这是一种出题趋势,还体现在题目的综合性上,一是跨章章节,二是跨学科,目的是要考综合考核考生的执业水平和执业能力,避免高分低能现象。CPA考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教材本年新增的内容,99%必考第一章总论一、会计的三个作用(了解一下就行)1、向企业外部提供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决策2、向经济责任考核工作提供会计信息3、向企业内部提供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e.g.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要提供给银行(企业外部的债权人)、董事会(经济责任考核部门)和总经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二、四个会计前提(也是了解内容,可能性几乎没有)1、会计主体:明确会计主体的目的:A、划定经济业务空间范围。B、选择会计处理立场。C、区分会计主体和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关系:①、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任何一个法人都要按规定开展会计核算;②、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企业集团、内部销售部门和车间,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核算,但它们不是法人。2、持续经营:历史成本、折旧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不适用于破产清算会计。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3、会计分期: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由于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4、货币计量我国一般企业均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也可以采用某一外国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报表应折算为人民币。三、十三条会计原则:(一定会有客观题出现,要非常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没有强调合法性)。客观性是会计核算原则的基本原则。其余12项原则的运用,不能违背客观性原则②、可比性原则:(掌握)要求会计核算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企业间指标口径一致,横向相互可比。******可比性原则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不能过分强调可比性而忽略客观性。******可比性原则和一贯性原则的区别在于:可比性原则强调横向可比,一贯性原则强调纵向可比。③、一贯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