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A.不可遗传的变异B.地理隔离C.生殖隔离D.多倍体形成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3.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比例是()A.1∶1B.1∶2C.2∶1D.1∶3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物种只能在自然选择中形成B.物种是生物生存、繁衍、进化的单位C.个体差异大的种群具有更多的生存机会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然导致新物种的形成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B.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C.不同种群间只要存在隔离就一定是两个物种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D.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7.(2012·湖南十二校联考)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75%,b=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基因频率B=25%,b=75%,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A.不断增加B.不断降低C.先增加后降低D.基本不变8.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9.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B.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C.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10.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11.共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有细长口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猎豹与斑马的“军备竞赛”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12.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的基因库一定随个体的死亡而逐渐变小直至消失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物进化的本质D.达尔文进化理论不能正确解释“寒武纪大爆发”等现象二、非选择题13.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____________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下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型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